今天笔者要介绍的电影是根据文学巨匠托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安娜卡列尼娜。说实话,笔者没有看过原著小说,完全是因为苏菲.玛索才看了这部电影。之前听说过一些关于原著的故事,好像是讲婚外情的,但对详情不甚了解,本因苏菲而看的,却被电影的剧情深深吸引了。
电影其实是讲了两个平行的故事,一个是关于安娜的,一个则是关于列文的。
故事发生于俄国沙皇时代的末期,正处于新旧时代急剧转变的特殊时期,处于这个特定时间段的贵族阶层,生活奢华而糜烂。安娜作为贵族阶层的代表,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影片中的列文是一个托尔斯泰自传式的人物,他排斥贵族阶层那种糜烂的生活,上下求索,寻求生命的终极答案。在影片中,列文更像是一个亲眼见证安娜悲剧发生的旁观者,通过安娜的悲剧,他渐渐找到了他一直求索的答案。
影片主要讲的是上流社会风流倜傥的沃伦斯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贵妇人安娜,一见倾心,沦陷于安娜无可阻挡的魅力之下,对安娜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安娜与自己的丈夫卡列宁本就是因宗教原因而结合的,面对英俊潇洒的沃伦斯基如此疯狂的追求,哪里还能招架的住,内心之中长久处于熄灭之中的火苗一下被点燃了,从此一步步沉沦于爱情的甜蜜之中,为了能与沃伦斯基长相厮守,安娜几乎放弃了一切。
可是得到安娜的沃伦斯基,既想要完美的爱情,还想要更多的东西。正如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的那样,对于女人来说,也许爱情就可以代表全部,她们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可以放弃的,但对于男人而言,爱情只是他们生命中的关键部分,但绝非全部,除了爱情,金钱、地位、名誉等等也是他们的追求,普通男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才华出众,如此优秀的沃伦斯基呢。
安娜的悲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其性格的矛盾性,又有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逼迫,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沃伦斯基。安娜为了爱情,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形下,她能依赖,能去相信的只有沃伦斯基,在这样的情形下,沃伦斯基依然只顾自己,而丝毫不考虑安娜的感受,这是压垮安娜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终结安娜生命的重要原因。给了安娜爱情的沃伦斯基,最后导致了安娜走向毁灭,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这部影片虽然是讲婚外情的,可它同样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苏菲那双明媚而迷离的双眸,将安娜那难以可阻挡的女性魅力演绎的活灵活现。安娜为爱情敢于和整个上流社会抗争的行为,展现了独立女性的性格特征,这也是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影片开头列文说过这样的话:
死时还未懂得爱的真谛
那就比死亡本身更可怕了
纵然安娜最后以悲剧收场,但她勇敢的去追求过爱情,即使这段爱情是以婚外情开始的,她的女性独立精神依然是可敬的,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