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荷七七
写在前面:
我命运多舛,但从诗词里,我就能得到慰藉和力量,有了诗词,便有了一切。 ——题记
很多人,错过就是海角天涯,就像很多书,读过就放下。半个月前,读完了叶嘉莹先生的自传《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至今不肯丢下。每天放在包里,得空就拿出来,读上一段,一次又一次走近那个乳名被唤作小荷的先生,一种亲近难以名状,又说不出来由。
“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也是很多人通向诗词国度的路标和灯塔。她的一生虽命运多舛却才情纵横,虽然颠沛流离却度人无数。”这是董卿在2017年第十期《朗读者》的一段开场白。当九十四岁高龄的先生在助手的搀扶下,颤巍巍又优雅地登上舞台,当全场起立向先生致敬,当热烈掌声响彻会场的每一个角落,我早已热泪盈眶。18年6月3日,叶嘉莹先生将自己1857万的个人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这样的一份家国情怀,对传统诗词的热爱,又一次深深打动了我,心中满满的都是对先生的敬重和折服。
自传共六部分,前有代序,后有附录。中间是四篇文字,分别是《二十年间惆怅事》、《潮退空余旧梦痕》、《鹏飞谁与话云程》、《骥老犹存万里心》。
我知道自己学识浅薄,写不及先生阅历的万分之一,我只是如实地记录着我的阅读感受,留过岁月,我曾经在过去的某一时刻,邂逅过先生,别无他念。
代序:镜中人影
这是代序部分的标题,先生交代自己的出生时间(1924),家庭住址(北京大四合院),家庭情况。在文字里,我们知道先生有个保守的祖父,他不允许女孩子到外面读书,他的理由是,一到外面读书,就都学坏了。也就不难理解先生小时候一直在北京一个大的四合院里关起门来长大的了。也就能理解先生从小读《女诫》,学三从四德,不管过怎么样的生活,所保留的还是“新知识、旧道德”了;更能体谅,当董卿问先生的诗里,为什么没有爱情诗的时候,先生说,她没有男朋友。
为什么给序写了这样一个标题?先生说,自己活过九十来岁,从来没有讲过自己的诗词。所以说那是“镜中人影”。为什么一直讲古人的诗词?讲自己的诗词就那么难吗?先生从三个方面阐释其中缘由:
一是谦虚的说法,先生说自己小时候的诗很幼稚,没有什么好讲的。从小诵读诗词,先生的每一寸气息都是诗词的味道吧!1939年,先生15岁,在自家院落里赏花,写下了一首《秋蝶》:
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秋日黄昏,蝴蝶看见人来,却翻动不了自己的翅膀,读来真是如霜月乍寒,人生悲凉。先生小小年纪,竟然写下如此文字,只有一个字:赞!
1941年,先生母亲去世,她写了8首《哭母诗》,字字生情,句句含泪,读来让人心痛不已。
二是“诗无达诂”。先生说,诗的原始意义,作者是最权威的。作者要是说出它的意义,那别人的诠释,接受的可能就没有了。说白了,是一个很笨的方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概就是这样被保存流传的吧。
三是诠释“镜中人影”。如何讲自己的诗,这是一个不好拿捏的问题。是说好?还是不好?先生以为自己九十多岁了,回望来路,不管是真我,还是虚我,回顾十几岁时写下的诗篇,和现在中间都隔了七八十年的山水,也算是有距离了,所以,镜中的人影也未尝不可。
起初,知道先生,是因为我的第一位成长导师,她是一个热爱古典诗词的才女,她吐气如云,言语如诗,她偏爱先生。在她的影响下,我曾经百度过先生,尤其是她那独具风格的诗词诵读。我那时还在想,怎么会这样读诗呢?怎样来把握这声调,平仄?直到现在,先生说了,我才知道。一个小女孩一天到晚地背诗,吟诵久了,不用学平仄、押韵,自然就会合辙押韵了。作诗不是很难,就像唱歌一样吟唱,吟唱的时候,那个声调跑到你的头脑、心灵里,你随着声调就写出来了,诗的感情是伴随着声调出来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先生母亲去世,国仇家恨,先生的诗歌脱离了少女的情怀,而有了比较深的层次。由此,我不知为何会想到易安居士,大抵先生和易安都是“千古才女”,大抵都经历过伤痛,然后痛定思痛。正像芳芳老师今天在朋友圈说的:“越是经历过苦难的心灵,对善良和慈悲才更能保持敏锐的感觉。”先生就是这样,“我从小在苦难之中长大,我关怀国家人民的苦难,这种感情是我从小养成的。”
沧海波澄,四个字全是水,原以为用以形容水之苍茫,碧波澄明。直到代序的最后,才知道原来是选自先生的一首诗。抗战第七年,先生写道:
莫漫挥戈忆鲁阳,孤城落日总堪伤。
高丘望断悲无女,沧海波澄好种桑。
人去三春花似锦,堂空十载燕巢梁。
经秋不动思归念,直把他乡作故乡。
因为先生的诗词都是自己亲身的感情和经历, 只有知道先生经历了什么,才能更好的读懂她的诗词。希望在第一篇《二十年间惆怅事》里,能找到先生的二十年间的尘世过往,也许更能解开“沧海波澄”的初心。
先生说:“我一生漂泊,现在回首从前,真是往事如烟,前尘若梦。”生命弹指一挥间,先生一生辗转,见证了近一个世纪的光景,她是杨绛先生之后,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先生,唯愿先生一切安好!祝福,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