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一个由挂了两次科三而引发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会流眼泪?世界上每个人都流过眼泪,相信这句话没有丝毫的夸张吧。流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简单行为,无需学习,从我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掌握了这个技能,就像心脏搏动、肾脏排泄一样本能,像叹息、打喷嚏一样自发。度娘是这样解释它的,“眼泪一种液体,人在伤心难过或者过于激动高兴时从眼睛里流出的液体,味道略咸,分为两类:反射性流泪和情感性流泪。”除去喜极而泣和眼里进沙子,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伤心的眼泪。(⊙⊙哇哦,你还在继续看咩) 今天是距离第一次挂科三的15天,距离第二次挂科三的第一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嘴上说着不要紧,下次再来,脸上笑咧咧的,然而真相是不管在做什么事,只要一想到自己挂了,整个人都不好了。早晨迷迷糊糊还没有睁开眼睛,涌入脑子的就是“挂了、挂、了”,然后就要默默的忧伤一会,随之而来的是给自己强行安利一碗鸡汤,接着保持微笑起床;上课上得好好的,突然想到就会心烦意乱;明明早上没吃饭,到中午饭点,想到挂了,也就懒得吃了。就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挂了”,有句歌词用在这很恰当“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已”。 很多人会觉得,切↑,科二一把过了,科三还挂,傻逼麽。对,我就是傻逼。至于怎么挂的就不在此赘述了,要不敲着敲着就跑题了。在我20年来的各种经历中,刨去高考之外这是在考试生涯中对我冲击还算是不小的,可能是考科三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吧。记得第一次挂了之后,和学姐晚上遛操场时,她说没事,过两天就好了(她科二挂了),结果是后来真的过两天就好了,就算想起心里也不会再有什么,所以这次估计过了明天就恢复好了。 还记得挂了后考官让我签字时,我几乎是一笔一划,歪歪扭扭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出考场时,努力的保持微笑迎着大家期待的目光。 对于我来说,长大了懂事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当着任何人的面哭,不管发生什么事。当然小时候是各种被邻居们叫“好哭猫,羞羞脸”(表示当时真的不懂为什么就羞了)当被妈妈狠狠地用衣架修理过后,一个人执拗的站在太阳底下拼命地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这个时候爸爸会唱红脸来哄劝,而妈妈仍然握着已经变形了的衣架恶狠狠地说,你还哭,是不是还哭,然后我就会边哭边回应,别人打你你哭不哭啊。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好好笑。但其实在印象里还是认为大人是不会哭的,直到有一次看到小姨哭,当时好惊讶,因为那是第一次见到大人哭,后来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会哭,尤其是在不高兴的时候,只是大人们对哭的控制能力比较强。才真正理解“好哭猫,羞羞脸”的意思。 等到自己懂事后,就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因为成长是最好的解释。今天中午和妈妈打电话时讲得好好的,突然讲到又挂了时,还是不争气的哭了,尽管妈妈在电话一头完全把它不当一回事一样,安慰我说这都是小事,吃好喝好要照顾好自己。跟妈妈聊完之后,整个人舒畅了许多,对啊,妈妈永远是我最软弱的地方,总是能够帮助我走出迷惘。 人嘛,总要在失败中成长,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遇到任何事都要冷静”这几个字,说出来很简单,就算是天天拿在嘴边念也未必真的能做到,至少在我经历了很难多稀奇古怪的事后,还是做不到。 革命还未胜利,下学期还得接着来,希望接下来的日子一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