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最近彷佛在朋友圈炸了锅。有人为善良的人心疼,有人为阶层的分化感慨,而我觉得导演似乎在刻意表达对命运形成机制的理解。
1.社会的大车轮—现实VS信仰的博弈
刘峰和何小萍两个人物身上都带有着极强烈的悲剧色彩,而人物刘峰则是整个剧集最具悲剧色彩的存在:他善良、聪颖、有勇气有魄力。这样一个阳光帅气有温度的男人,本值得拥有大把好女人的倾慕和爱;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德才兼备的人,本应该在社会谋得不错的位置挥斥方遒。这样一个出身中产,起点不低,灵魂高贵的人,本不应该沉沦在社会的底层被泥淖腐蚀。在可身处那样的社会环境,最后却只落得落寞收场的结局。
一个时代有特定的生存法则,适应的人生存下来,不适应的人被淘汰;有先绝优势的人优先获得历史大车的车票,在车轮驱使下飞驰向前,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则被远远甩在车后,连滚带爬,望尘莫及。何小萍是典型的下层出身的代表,无论她多么努力地练功,她得不到A角的机会,无论她多么放低身段卑微讨好别人,群体始终把她踩在脚下,幸运仿佛从来不肯垂青于她。以至于后来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谱下英雄之歌,命运之神始终没有眷顾她。剧情后段出现的她,虽面容沉静但神情憔悴,最后虽得以和刘峰相偎取暖,但她得不到刘峰真正的爱。她得到的是万念俱灰后的一具躯壳。
如果说何小萍的苦可以归咎于上一代的亏欠,那么刘峰则是不折不扣的这个时代的悲剧产物。中产二代的他性格阳光随和、意志坚强、心理健康,才华横溢,但是他又有着这个时代那么稀缺的信仰:他的善良是他的信仰,他不畏权势拒绝屈辱也是信仰;战场上受伤倔强的不去尽快包扎为了有朝一日让丁丁去歌唱他,则是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而可惜在这样一个现实和信仰只能二选一的时代,他为他的坚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本已上车,但历史的车轮将他狠狠甩下,抛到何小萍面前,又当着他的面将他无情倾轧。
刘峰的悲剧来自于这个扭曲的社会:一个只崇尚现实而不允许信仰存活的变态社会。如果这个社会尚有刘峰的同类,那可能就只有萧穗子。然而萧穗子并没有勇气去坚持去抗争,她虽然心中旗帜鲜明,但行动上则向当时的大主流低头。她过上了中庸的生活,可她心中的伤痛却只能自己一个人在夜晚安静的舔舐。
2.原生阶层对命运的塑造—下层社会永久性丧失“自然美”
刘峰为什么爱丁丁?他是一个如此优秀有思想有品位的青年,却爱上并没有太多精神内涵的丁丁,他只是肤浅的爱皮囊么?观众甚至纷纷表示剧情不合理,如此优秀的他更应该去爱萧穗子,或者至少在故事结局的时候爱上何小萍。可是导演并没有这样安排,他懂得人性的深层需求。放在现实中,刘峰爱上的也一定是丁丁这样的女孩。她如此安静美好,无欲无求,像个仙女。像刘峰这样的文艺青年,对于美的追求一定是极致的。越是那种那种毫不费力的美,越让他觉得天然和弥足珍贵。如果何小萍是一块顽石、萧穗子是一块打磨好的璞玉,那么丁丁更像一块是天然无暇天然玉。故事的悲剧性就在于,越是优秀如刘峰,品味上则越倾向于去追逐丁丁这样的女孩。这些原生的高级感,只有丁丁这样的出身更有机会拥有。这令人悲愤但这是事实:试想这些让人沉迷的气质,譬如不羁,譬如洒脱,譬如高贵,哪个是出自贫下中农的孩子容易获得的?可能有,但十分稀缺。试想非要让何小萍历经层层修炼最终还是变成丁丁的样子,那她就美了么?她也还是不美的。那是带血的玫瑰,怎么可能有美的感觉?
陈灿就又是另一个美的存在。他才华横溢,性格开朗,随意洒脱,一个安静如玉的男子。青春年华里,谁没目送过几个这样的美好男子的背影?他可以在开心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撩拨萧穗子,不开心的时候潇洒走开。他不可能不懂萧穗子的感情,但他向往的是那种更自由的爱。萧穗子的爱对他来说是有些沉重的,不够高级。因为她如此矜持如此小心翼翼,以至于风琴手后发制人,轻易截获萧穗子心头所爱。为什么陈灿会选择风琴手呢?仅仅因为门当户对这么简单?并不尽然。他有一种独特的风情和意趣,而这种风情的更多来自她原生家庭带给她的自信和从容。出身如她美貌如她,怎么可能不从容不自信?
和陈灿、和风琴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何小萍。不得不说她的言行举止确实是非常上不了台面的,虽然她本性善良,但她身上带有着原生的不高级感。从小自尊备受摧残,没有尝过被尊重感觉的她不可能拥有完备的人格,她的人格是有缺陷的。她不仅绝不可能拥有那种高级的、毫不费力的美,还时时可能陷入群体围攻的境地。她的这种出身造成的人格亏损,用鲜血和生命都无法填补。所以,到了最后,也只能和落魄的刘峰抱团取暖。她得不到刘峰的热忱的、真挚的爱,而相比之下的丁丁,即使最后变成肥圆油腻的样子,她还是刘峰心上的那片白月光。
命运不是神的主宰,也不是前世造就的。命运就是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它就是这样在社会和家庭中孵化、塑成。一个人无法选择出生的年代,也无法决定自己的父母、家庭。但如果我们已然对命运做了应有的抗争,无论结果好坏,我们还都值得拥有inner peace。刘峰相对于其他人,到底谁是才是那个真正的悲剧,也未可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