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迈锡尼时代,古希腊人就开始以宗教盛典和竞技会的方式祭奠天神宙斯了。
这一时期奥林匹亚竞技会还不是希腊最隆重的盛会,规模小而且没有规律,也没有正式的文字记载。
据说因为这种随意性,奥林匹亚竞技会曾经一度停办。不巧的是,停办不久的伊利斯城邦便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古希腊人不懂科学,他们按照宗教传统到神殿中领取神谕,神谕告诉他们说:是你们自己不虔诚,忽视了对奥林匹斯山诸神的祭祀,所以宙斯愤怒了,便降下了灾难。
于是伊利斯城邦的人去与邻邦斯巴达城邦的国王商议,约定每4年举办一次奥林匹克竞技会,祭祀上天的诸神。以避免宙斯不痛快,再给城邦降下灾祸。
当然这也是奥运会众多传说之一,但不管怎样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古希腊人捡起了好久不办的竞技会,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前面讲希腊城邦时,我们讲到古希腊是一个泛希腊或者是大希腊的概念,也就是说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
古希腊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今天的希腊本土,南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小亚细亚等等都有古希腊的殖民城邦。这些城邦平时各自为政,在政治方面都没有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的意识。
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正是各种宗教节庆以及为祭祀神而产生的竞技活动。
奥林匹亚竞技会,便是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在奥林匹亚竞技会期间,即使有个别城邦之间有矛盾和战争,这期间也必须停战。在当时大的城邦环境下,大希腊外的殖民城邦也都达成了共识,竞技会期间不开战。
所以在城邦时代奥林匹亚竞技会不仅有着宗教意义,还有着政治意义:旨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认同。这一规定一直延续至今,在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在奥运村也维持着表面的和气。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各种竞技活动,但与古希腊时期的竞技会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在中国古代有君子六艺之说,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就是射箭比赛,御就是驾车比赛。这两种技艺和奥林匹亚竞技会的体育项目是类似的,但是中国的这两项运动中不掺杂太多的政治意义和宗教意义,更多的是表现君子之间的礼、艺活动,各个郡县的人凑到一起,和和气气地鞠躬作揖相互问候,比赛过程中不以最终的胜利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要按照既定的礼仪规范来御马,驾车和射箭。
说白了,就是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必须要有范儿,要优美,要守规矩。
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目的虽然是向神灵献祭,但是参赛者在竞技过程中咬着牙较劲,算是对战争场面的一种和平再现。将各个城邦不同种族、阶级、宗派之间的矛盾表现得非常的明显。
古希腊和古中国选手参赛目的和风格的区别,在如今的奥运赛事中也表现得很明显,我国奥运健儿虽然也抱着为国争光的目的,但对礼仪规范和比赛规则的恪守,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