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自我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向外求,就是“格物致知”,穷尽天下之理,然后得道,这种未免有点荒唐,天下之理之多是不能穷尽的,所以得道是不可能的;另一种是向内求,就是“知行合一”,也就是一切智慧都在内心,只需行动即可,这是一种很可行的方法,逻辑是自洽的。
由于交通便利,现代人的活动范围明显大于古人,很多古人没有离开过自己生长的地方,但是不影响他有很高的智慧。古人要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是非常艰难的。玄奘法师因为有坚定的意志,才完成一百多个国家的游历,九死一生到达印度,求取真经;李白潇洒自由受不了约束,才会游览名山大川,写下不朽诗作;孔子笃信自己的主张,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治国之法,才成就自己的儒家光辉思想。成为万世师表,受万世膜拜。于是有的人总结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很多人认为走的地方越多,见的东西越多,就越有智慧,这也许有点道理,最起码比没见过的人有见识。但是那些有大智慧的人只因丰富内心,坚定内心在先,行路只是一种本能的冲动,所以才会永垂不朽。
如果内心不丰富、坚定,走再多的路也最多算个行者、赶路人,依然改变不了贫瘠的内心。有的人旅游,是因为当下的生活索然无味,单调枯燥,想通过旅游放松,这挺好的,最起码放松了;有的人看见别人对全国各地如数家珍,自己也去旅游,只为和别人有共同语言,这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交谈资,也挺好;有的人旅游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就是看网上说那儿不错,至于去看什么,不知道。在人群中拥挤不堪,这种属于花钱找罪受。看着网上的照片,自己想去印证下是不是那样,网上是别人拍的照,去了之后就是自己拍的照。其实前几种都属于逃避型旅游。现在铁路、航空、餐饮、通信、摄影产业正式抓住了这个商机,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社会,可能需要一种“凝视”,专注到凝视。做好当下,生活的丰富,内心丰富,比行万里路更能使人灵魂升华。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
内部突破者获生,外部压破者被食。
2017-10-30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