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二舅”火了;3天前,“二舅”跌下神坛。
7月26日,一篇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为题的短视频忽然火遍全网,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网友对“二舅”人生经历的质疑。
仔细扒一扒,确实疑点重重。
比如:“二舅”是作者妻子的二舅,当然,我个人认为这点“假”可以接受。
网友又扒出了“二舅”残疾的原因,并非被庸医打针造成,而是因为小儿麻痹症。为了突显“二舅”的苦难,竟然不惜毁坏一个医生的名声,这确实有些博流之嫌。
还有“一直没有办下残疾证”那段。据“二舅”镇上的干部出来澄清,“二舅”的残疾证早在90年代,就已经办下来了……。
互联网的世界里,流量就是钱,网友们都以为看“二舅”是为了治疗自己的“内耗”,而实际上,却被灌了一碗毒鸡汤,那只是一个对苦难进行了艺术加工的“谎言”。
看到“二舅”翻车后,网友们纷纷表示:我的精神内耗更严重了!
其实,每个人的解药只有一副,那就是“洞见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人,一辈子都无法“自度”。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想必不少人听过这句话,也关注过这个公众号。
洞见君,原传统媒体人,创办了洞见公众号,数年来如一日,每晚给读者输出正能量的观点,通过文章,给人一种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力量。
洞见君为大家整理了60篇“洞见”中的精彩文章,形成《洞见不一样的自己》一书,从认知、自律、修养、人际、情绪5个角度帮助大家认清生活,停止精神内耗。
治愈精神内耗,不是一个“二舅”就能搞定,而需要从认知上突破束缚,让自己变得自知、自智、自强。
01 认清世界,不骄不躁
曾经有一句广告语非常流行:“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乍一看很有道理,细想却并不是那么回事。
若一个人的认知一开始就存在问题,那么他的思想反而会将他带到沟里去,不仅不能前行,还有可能倒退。
“二舅”的翻车,对UP主“衣戈”来说,就会造成一种倒退。
互联网时代,“成也人设,败也人设”,一旦出现了负面影响,“人设崩塌”带来的损失往往是致命的。
洞见君告诉大家,决定你能走多远的,不是“思想”而是“认知半径”,我们在生活中常犯的错误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错把平台当本事。
而诗人雪莱也说过一句话:“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
如今,全民内卷,造成精神内耗的原因,是大家都想一争高下,去抢占风口、赚快钱。
可是,越爱争高下的人,越容易暴露自己的无能。
洞见君给大家讲了一个宋代名士的故事,这个人呢,自认为学识渊博,到处显摆自己的能力。
一天,他听说杨万里的学问很大,便写信给杨万里说要去比试比试。
杨万里回信谦和地表示欢迎,并在信末说:“听说你家乡的配盐幽菽非常有名,请来时顺便捎点。”
结果,这位名士一看就傻眼了,这“配盐幽菽”是什么?听都没听说过。
于是,他两手空空去见杨万里,不好意思地请教道:“你信中说的配盐幽菽是什么?”
杨万里默默拿起一本《韵略》,翻开其中一页,只见上面写着:“豉,配盐幽菽也。”
这位名士立刻羞红了脸,原来这配盐幽菽就是普通的豆豉啊!
懂得放低自己的人,才不会因骄纵而惹人生厌,不会因自傲而止步不前,更不会因为急功近利,而去走“捷径”。
不骄不躁,保持空杯心态的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02 认清社交,淡如清水
在《庄子·山木》中说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有些人相互理解,相互不打扰,但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会挺身而出。而有些人,则天天黏在一起吃吃喝喝、高谈阔论,可关键时刻就没了踪影。
这就是“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的最大区别。
如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社恐”。“社恐”指的是一想到要和别人交往,就会出现紧张感和恐惧感的一种心理表现。
老祖宗让我们与人保持距离,而现代管理学却让我们要积极主动与人沟通,到底该听谁的呢?其实两者并不矛盾。
洞见君告诉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
人是社会的动物,每天都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适度地服软、装傻,恰恰是人间清醒的表现。
洞见君年轻时曾跟随领导参加一个饭局,当时遇见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在酒桌上大肆吹嘘,说自己认识哪个能人,还得过什么奖。
洞见君很清楚这个小伙子的底细,一听这牛皮都快吹上天了,便想起身去拆穿他。领导却悄悄拉拉他的衣角,示意他坐下,而领导自己却全程微笑看着小伙子表演。
回去时,洞见君非常不解,问领导怎么看得惯这种“虚张声势”?
领导淡淡地说:“你看他四处赔笑脸,不过是为了讨生活。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
洞见君多年后才明白,“看破不说破”不仅仅是不要为难别人,更是放过自己。试想自己在饭局上与小伙子对怼,别人又会怎么看自己呢?
保持清醒,认清身边的人,不要锋芒毕露,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清理掉一些的无效社交,让每段关系都脉络分明,便不会被复杂的社交弄得焦躁不安了。
03 认清自己,活在当下
曾国藩年轻时,曾经极度焦虑,患有严重的精神内耗。为了减轻自己的胡思乱想,他便在日记本里写下:“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这句话道破了精神内耗的核心问题:放不下过去,担忧未来。
心理学家发现,当一个人完全投入到某种活动当中时,会产生心流,心流会让我们忘记了其他的事情,而专注于当下的状态。
而且,心流还会给人带来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帮助我们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将所有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原来,精神内耗就是“想太多”,如果能够专注于“当下”,让自己产生心流,便会远离烦恼,停止内耗。
有一次,洞见君要采访一位重要的人物,当领导问及一些关键问题时,他却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回答不上来。
虽然领导并没有批评他,但洞见君通过观察领导的反应,猜测到领导对自己有看法了。这种焦虑的情绪一直伴随着他,第二天的采访果然以失败告终。
这件事情一下子让他陷入了自我贬低的情绪当中,内心极度煎熬和自责,甚至开始变得“抑郁”和“社恐”。
当洞见君发现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出现问题时,自己也吓了一跳。
他通过阅读书籍发现,自己这是典型的“精神内耗”,这样的状态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他迅速采取行动,让自己停止了精神内耗。这三个步骤,才是有效良方:
一、停止对困难的恐惧,放下执念,立即行动。
二、活在当下,保持平常心,为清晰的现在而努力。
三、生活并没有太多的观众,别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安心做自己。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在坚持和放弃之间徘徊、煎熬,从现在开始行动:活在当下,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
04 写在最后
阅读一本好书,就如同遇见了一位优秀的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向阳的窗,随时都能沐浴在阳光中。
《洞见不一样的自己》一书,为大家呈现了60篇好文,每一篇都对应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不再庸人自扰,真正停止内耗。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也不是每一本书,都能让我们如此清晰地认清自己。
燕晓:自由撰稿人
这是与您共读的第67本书。欢迎关注燕晓,一年完成52+本经典好书的阅读。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