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良性循环的构建》
循环,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一方面,是良性循环,可以促进我们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不好的一方面,是恶性循环,让我们不断地堕落与沉沦。所以,如何进行良性循环是至为关键的。
在百度百科中言:“良性循环是指期待阿事物如期发生,并且一直向着正确的方向持续下去,其性质被广为认同。通俗地讲,良性循环即是按照你的思路顺利完成,并且达到你的期待值,从而循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百度百科还是通俗的讲,良性循环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构建自身的良性循环呢?
动力,是情绪内循环的一正能量。实际上,动力在很大的程度上来源于我们对一件事意义和价值的赋予。然而“意义”与“价值”不会凭空的出现,它需要依赖于我们的解释能力,当我们把意义价值和其他的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形成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其次,在形成动力的同时,我们需要把动力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外在动力,它注重于结果;一种是内在动力,它注重于过程。前者在我们的生活中俯首皆是,“达到一个目标,完成这个任务,一月份的销售功绩”等等,是外在动力的表现形式;而后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稀疏。它仅仅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求知欲,你不用费尽心思去找兴趣点,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门兴趣。
我还记得第一次独自出门旅行,第一次登上“和谐号”时那说不出的激动和兴奋,在陌生的环境下面对花花草草竟有数不尽的好奇和兴趣。这是内在的动力,推动着我享受过程,探索未知与感受乐趣。
不管是外在的动力还是内在的动力,都会让你主动积极的进取,在前进的道路上,殊途与归。
成就感,建立自身的反馈机制。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行动得到外界的反馈有无反馈的信息,很大承兑上影响我们从事一项活动的精神状态。那么该如何为在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呢?首先要把目标层级分割,比方说“二月份我要跑步100公里”目标。我就可以把一个月分成四个星期,把100公里分割成四个25公里。其次是进行“量化”,也就是用具体的数字形象的表现出来,即每个星期要跑步25公里,除去周末要休息的时间和下雨天气,我一天至少要跑5公里。最后是一旦有机会就要进行展示,“学校举行运动会我就积极参加长跑项目”“市区举办马拉松我也踊跃的挑战自己。”这一系列程序下来,就是为自身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
当然,你接下来将会面对两种不同的反馈。就以上述跑步为例,认同你的人,会对你进行佩服和鼓励,跑步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希望你坚持下去;否定你的人会对你进行批评建议,长期跑步会又损伤膝盖,保持长久的睡眠少跑步才有利于成长发育。但是,面对否定,我们即是可以进行“同源转化”,及时调整心态,修正方向,实际上也是为我们未来的成就感获取打下扎实的基础。
所以,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的建立显得尤其重要。反馈的时间周期也要恰当控制,刺激要及时,要有效方行。
兴趣,深入下去的实质是“讲故事”与“具象化”。会讲故事,尤其善于讲那些引人入胜,足够激发起所有人内心隐藏的欲望的故事,是吸引力的关键,有了吸引力你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它。当我们看到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画时,不妨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深入其中的故事,当我们看到一座古城,不妨想一想当年“各个诸侯为争夺王位获取城池而坚守与厮杀。”这背后的故事,总有一个能够吸引到你。其次,“具象化”在兴趣环节也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阅读哲学的时候,那抽象的文字让我们感到苦恼。可是当电影中的任务运用哲学智慧战胜了邪恶的力量的时候我们会为其欢呼喝彩。其中“电影”就是运用了具象化的方式,把抽象的东西通过人物设计,动作形式,声音效果形成了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来刺激你的感官,从而激发你对它的兴趣。
良性的循环是:动力------成就感-------兴趣的循环。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动力主要来源于价值的赋予,成就感主要依赖于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而兴趣可以通过情景和具象化的方式实现。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以上的手段,调整我们的情绪,构建我们的良性循环,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