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4

婴儿为了获得食物和关注会尖叫,尽可能多地吸吮乳汁,吃饱后就心满意足地睡觉了。从出生第一天开始,这些天生的情感就开始运作了。随着这个孩子的身体逐渐强壮,他的情感世界也丰富起来,能量也更加充沛。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其他的因素参与进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这个孩子的意识产生影响。婴儿做的几乎所有事情都会引发母亲或父亲的某些反应,这些反应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

面对哭闹的婴儿,母亲通常的反应是给与爱和安抚。但也有父母会做出缺乏爱心的举动。母亲可能累了,甚至病了,就会表现得很严厉。又或者,父亲的育儿观念可能非常严苛,就会故意无视婴儿的哭闹,怕“宠坏”了他。

大多数的父母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

婴幼儿确实不能用逻辑或有意识地去想明白这些问题,但他们会从经验中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涉及用头脑思考,也涉及全部的自我。我们学到的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幸运的话,我们就能用余下足够的精力来享受生活。

这意味着每一个婴儿都必须学习如何调整他的基本行为,来应对自己所处的初始状态。这些调整就像原子核一样,以后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形成和发展。当然,人生后面阶段的许多其他事件也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这些最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所以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忘记它们。

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这贯穿我们咨询的全过程。

父母若是严厉挑剔,这个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应对他们,他会将自然行为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所以,这个孩子最有可能做的是——

1.顺从行为。

2.取悦:“除了顺从我父母的意愿之外,我还总是要想取悦他们。我想让他们对我满意,为我骄傲。也许这就是我变得爱炫耀的原因。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从没有满意过或被打动过。所以我就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他们的关注。”

3.道歉:“我知道我现在是这么做的,小时候也是这么做的。几乎在我做任何事前,我都会为了安抚父亲而先道歉。”

4.依赖

“我开始意识到这个列表描述的不仅是我的过去,也是我的现在。我在过去学会的事情,和我现在的行为出奇的相似。”

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适应各自童年的特定情形,所以就产生了各种行为模式,关联着各种情感和情绪,就像马赛克的色彩一样繁多复杂。

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要理解你的现在,就必须回顾你的过去,实际上,我们得回顾你生命最早期的阶段,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就这样,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对你而言,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

我们说的不只是物理世界,而是你内在的、包含着情绪和情感的心理世界,那是通过你早年的经历而形成的。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换句话说,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无论你对生活形成了怎样的态度,从此你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往后余生都会如此。

每一个生命一定都得经历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而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地影响后来的阶段。因此你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