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遛狗后绕中央河散步,路过儿童广场时,儿子说要玩一会儿再回去,我欣然同意。
本打算他玩他的,我带着pp绕广场继续散步。可是,儿子非要我陪他一起玩。我心猿意马地答应着,站在一边做陪同。
不曾想,儿子非要拽着我一起玩滑梯。如果是短小的滑梯玩一下也罢了,可是这里的滑梯不仅高大而且还是弯曲蛇形状的,令我望而却步。
儿子以为我是故意找借口不想陪他玩,我再三解释,他还是笑着不退让。没办法,只好跟他一起爬了上去。
攀爬,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难事,一来我不恐高,二来我小时候爬过房子上过树,即使是如今快50岁了,看见树还想跟儿子一起爬呢!
可是,这陡峭又弯曲的滑梯我怎么就这么怕呢?
小时候在河冰上滑冰,嫌一脚一脚地滑不过瘾,跟男孩儿一样跑到岸上,借助坡度的惯性往河里冲,哧溜一下差点儿滑到了对岸,那叫一个过瘾!
有一次,竟然因为速度过快冲到了冰窟窿里,浑身湿漉漉地被人们从冰窟窿里拽了出来,冻得龇牙咧嘴地跑回家,挨了骂又被追着捶了两拳之后,才换上了哥哥的棉袄姐姐的棉裤。
趁妈妈出去抱柴火之际又要跑出去玩,被迎面碰上的妈妈愣是拿着棍子给逼了回来。一想起那个无惧的年代,我就会兴奋不已。
儿子见我爬绳上滑梯速度比他还快,就是不相信我怕玩滑梯。在滑梯的入口处要推我下去。我大叫着,退缩着,不肯顺势下去。
儿子安慰我说:“没事儿,我们小朋友天天玩儿,也都喜欢玩儿,你们大人还怕这个?”。说着,想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推我下去。
我用家长的权威警告他不可以推我下去,儿子半真半假地答应着。他还模仿我的口气说:“就算你怕了,也要给自己尝试的机会啊!再说了,你想一下,怎么可能会有危险?有危险的话就不会让小朋友玩了!”。
我苦口婆心地向儿子解释说:“我不是怕危险,而是心里有恐惧。就像你怕黑,不是因为黑才怕,而是因为你对黑产生了恐惧,所以才会怕。再说了,我是因为怕腰腿受伤,才不敢玩,要是在小时候,我才不怕呢!”。
说起怕受伤,我明白了自己的恐惧来源于哪里了。真的是怕受伤,因为曾经有过几次腰脱,连床都下不了,深知那种无助与疼痛,所以就产生了恐惧。
儿子依然不理解我的这份恐惧。他反复地对我说:“可是,这是连三岁孩子都敢玩的游戏,你怎么就怕了呢?我怕黑,是因为我还小,而且很多大人也怕黑。再说了,就算你有恐惧,也要去尝试啊,不然你怎么教你儿子呢!”。臭小子,算你狠!我无话可说了。
第一次滑下去前,我让儿子在我的前面,似乎这样就不会那么恐惧。我边叫着边滑了下去,儿子在前面先着地,看着我狼狈的样子笑弯了腰。
不过,感觉没那么可怕。虽然滑梯末端离地面很高,但是在我即将滑到地面时,我的双腿已经着地了,而且地面是木屑,软软地,不会令身体毫无缓冲地重创下去。
有了这第一次的体验,之前的恐惧已经没那么多了,几乎是所剩无几。到第二次我独自下去时,已经完全没有了恐惧。后来,我跟儿子一样也开始享受滑滑梯的乐趣了。
儿子问我:“妈妈,你现在还怕吗?”。我大声说:“不怕了!”。儿子又问:“真是奇怪,小时候连房子都敢上,怎么长大了连个滑梯还不敢玩了?”。
儿子的问题恰恰也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年龄大了,反倒对一些曾经无惧的事情开始恐惧了呢?
可见,恐惧来源于人的内心,跟年龄无关。
童年时期的我们,因为对事物的认知很单纯,因而不会担心和思考有什么相关联的结果发生,因此,就不会对一个简单的事情进行复杂的分析和思考,更不会因为预见一个坏的结果发生而放弃眼前的快乐。
而成年人,因为过往的经验和思维,就会有很多个想法,想法多了,就容易对自己造成干扰,各种害怕、担心、怀疑、恐惧就会莫名地出来,因而变得畏手畏脚。
我的腰椎病,跟玩滑梯本来毫无关联。可是,就是因为担心自己会伤到腰椎,所以,我一直不敢做大运动。在陪儿子玩的时候,我只是在一边陪同,却很少陪他一起玩,生怕不小心会触痛了我这伤不起的腰。如果不是儿子逼得紧,今晚我还是会因怕腰受伤而再次站在一边只是做个陪同者。
玩滑梯本身并不可怕,而是心里的恐惧令我对滑梯产生了抗拒。
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时,我也常常会因为心存恐惧而以种种借口退而不前。其实,事情未必有那么难和负责,只是把困难想在了前面,牵绊了前行的脚步,因此错失了很多机会,最后只剩一声叹息……
我多希望像孩儿提时代那样,做回那个勇敢无惧的“野丫头”,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少一些寂寞闲坐时的空悲叹。
默默无闻地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的摩西奶奶,在她76岁那年因患上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她用四年的时间来坚持,也就是在她80岁的时候,在纽约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她的作品惊艳了纽约,也轰动了全世界。
摩西奶奶用漫长的岁月来教诲世人: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夜里,我梦见自己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中,自由自在地奔跑着、跳跃着、欢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