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爱的时候,就觉得没有什么奉献是难以承受的——欧亨利《爱的奉献》
Wiesler把《献给好人的鸣奏曲》递给书店收银员,整部影片的厚重感变得可摸可触——谨以此先给HGW XX,让影片隽永流长。Wiesler放过了Dreyman,也放过了自己;Christa背叛了自己,也结束了自己。爱的程度总有深浅,Christa只是爱舞台更深罢了,这甚至算不上背叛,毕竟在历史的车轮里,更多的人都没有幸免,她即使挣扎也无能为力。生而为何?生而为爱。否则纵使身居高位,声名显赫,也没有灵魂的满足。冰冷的秘密警察同样渴望有人与自己牵连,渴望自己被纠缠进情感的桎梏,这一天终于来到。
很多导演在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最爱说的话之一就是“这部作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一句话被反复嚼烂了之后总容易让听众无动于衷。人性斑驳,无非良心善恶,政治却企图黑白地灌输,思想自由已然变成是奢侈品。人们说电影虽好,现实却残酷——整个东德时期没有一个秘密警察良心发现。这样的时刻恐怕也有吧,只是不在史册吧。《色戒》中王佳芝最后关头放走易默成,虽然换来了被处决的下场,如果是我,我也会放走他的。欧亨利说得好,当你爱的时候,就觉得没有什么奉献是难以承受的。
著名影评人戴锦华教授曾经对该影片的镜头进行详细分析:Wiesler的镜头给观众的感觉多为窥视,导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其实他才是被操纵者和被窥视者。在观影关系中,Wiesler并不占据优势,观众总是偏袒弱者。Wiesler偷走了Dreyman的布莱希可,他躺在沙发上阅读的时候,天蓝的眼睛从左滑向右,澄澈如天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镜头慢慢拉起,让观众感受到他仿佛处在自由与爱的笼罩下,人物立体而丰富。——一朵云遮住了我的目光,如此洁白,至高无上。这是对他冰冷心灵的呵护与涤荡,他成了剧作家的朋友。
不可否认,Wiesler勇气非凡。他敢于直面Christa,敢于以观众的角度将自己暴露在Christa面前就足以印证他敢于挑战当局。与此同时,他对于Christa远去的背影也无能为力。可喜的是当他阅读同事的记录时发现,自己的劝诫起了效果,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观众在Christa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可惜最终他也没能保护Christa,车祸现场他第一个跪倒在弥留的Christa面前,企图告诉她并不需要弥补什么,只可惜Dreyman的闯入让Christa死在了愧疚的阴影中。
这一份尘封的情谊终于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而重见天日,Dreyman尾随着正在投递信件的Wiesler,下车又上车。于Dreyman而言,这是多麽大的恩情,无论怎样的感谢都与Wiesler的馈赠相形见绌。Dreyman能给他什么?唯有向全世界宣告,将故事流传下去,才能聊慰这浓墨重彩的深情。Wiesler把《献给好人的鸣奏曲》递给书店收银员,整部影片的厚重感变得可摸可触——谨以此先给HGW XX,让影片隽永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