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
近来诸事颇多,已是疲于应付。那么,借助文字和思维的轨迹,来沉淀一下浮躁的内心。
上周去的四川美院,回来后就有这么个想法。但是懒惰实在是人类的本性,进步的天敌。
四川美院虎溪校区有一个美术展览馆,周末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到大学城熙街,然后顺便去看下美术展。
这个名叫罗中立的美术展览馆,坐落在熙街旁边,虽然属于四川美院,但面向社会开放。那么,罗中立是谁?
罗中立原是美术学院的学生,后来的院长——熙街美院的设计者缔造者。
罗中立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我也并不清楚。但是通过“正在发生——罗中立美术展(1963-2017)”的简介,我们可以窥见其中一些端倪:他是一个勤奋的人,是优秀的画家,他靠修炼、韧性才成为杰出艺术家。
罗中立如何与画画结缘,如何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美院,我们姑且不论。且抛开个人名誉光环成长背景出生等等诸多的因素,我们直接进入画家的作品之中。
音乐家和画家
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莫过于《父亲》,此画完成于1981年,作者正好美院毕业,33岁的年纪。画中是一个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瘦削,疲惫,满脸皱纹。在当时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中,受到了吴冠中的高度评价,后来竟获得当时标志中国美术界的最高荣誉——金奖。1982年开始创作《故乡》,包括一系列反映农村-农民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的米勒。
纵然这样深刻写实的作品,当然也免不了质疑和批评,毁誉从来都是参半的。范大爷说过,经得起多少诋毁,就受得起多少赞美。其中有一位热心观众,来自江西美院的同僚,罗中立还把当时的通信原件保留下来了。他说父亲的形象应该是美的,不应该是可怜的样子,应该是胖的,而不是瘦……还把自己的作品也发过来了。
也许有人更喜欢梵高的星空,向日葵。用超现实的手法,将自身的感受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向日葵已不是向日葵,而是梵高的向日葵,是作家自身的表达与比拟。
当然,并不是写实的东西就不能成为艺术精品。米勒的《拾穗者》我们却能看到没有人物面部表情之后的平静——平静的乡村,平静的拾穗者,平静的世界。
我们也许还记的毕加索的《梦》,这可能符合那位批评者的观点。画中一个胖女人悠然地躺在椅子上,绚丽的色彩,沉醉的表情,丰满的身体,淫邪的动作……无论我(胖、丑)与这个世界怎样,内心都是丰富而圆满的。
扯的有点远,回到话题本身。成名之后的罗中立,在为中学教科书画插画的同时,不得不走向另一创作阶段。丰富的色彩,夸张的表情,灰色的内容,嘈杂的笔触……无不体现强烈的对立与冲突。
然而反映却是平平,没有在超越《父亲》的作品了。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创作。这期间他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学院的管理与建设中。通过大量的文稿我们发现,作为院长的他工作起来也是一丝不苟。
沉淀之后的罗中立,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改变,线条更加柔和,画面更加和谐,色彩更加简单,内容更加暴露。
其实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无论是印象派,还是后印象派。无论是冲突的展现,还是情感的自然流入,无论是对未来的希冀,还是对现实的恐惧(当然这个最好不要),都应该通过画作真实地展现。艺术家通过画作反映内心的真实感受,使艺术作品回复到本真(真善美)的状态,没有丝毫地隐藏与畏惧,这样的结合才是最好的作品。
人生是一场修行,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的障碍和荆棘,会蒙蔽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艺术家在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善美的东西,必须要最真实地展现,他们是最需要保护的人。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谁不是在修行,谁没有过冲突,谁不想突破?所谓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在经历疼痛之后依然相信世界的美好。可惜的是,大部分人走不过这个寒冬,他们永远地留在了那个世界,谎言,欺骗,丑陋充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