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对于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于他那部著名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对于毛姆的小说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没看过。但在今晚听了毛姆关于阅读的感受时,对他的一些观点还是十分赞同的。
1
“首先,我要坚持的就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这是毛姆在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阅读不会带给你物质上的任何回报,却大大的充实了你的精神世界,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圆满而感到快乐,但有一个前提是,你真能享受这些书。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在新华书店看书时的场景,由于书店提供的座椅有限,而前来看书人的又多,有时去的晚了没有座位只好席地而坐。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寻找一处较少有人打扰的空地,心无旁骛的开始自己的阅读之旅。当完全的投入到作者编写的故事情节里时,对于周遭的环境,从身边来来往往的其他人也仿佛不存在了,一心只想着把书一页页的翻下去,看到故事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有时太过于投入,竟也会错过了午饭的饭点,索性在看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再去好好的吃一顿。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身体是放松的,身心是愉快的,有时还有些许的成就感,为了get到了某些书中提到的新的技能。其中的感觉真真是无从和旁人分享的。
2
“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两个人从中汲取到的信息也不同。每个人对于图书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一个标准,也许跟工作有关,也许是专业书籍,抑或是当下的畅销书。但阅读这本书的意义何在,只有你自己清楚了。前些天在某个书吧里翻到了清代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著的《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为古代汉族烹饪著作,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 、不族无鳞单 、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虽为美食之书籍,却也蕴含了不少的人生哲理。在“戒单”的“戒穿凿”中作者提到,“物有本性,不可穿省为之”“燕窝佳矣,何必捶之为团?海参可矣,何必熬以为酱?”,世间万物皆有本性,何以穿凿附会,矫揉造作,做人亦是如此,附庸风雅的结果只会贻笑大方。
任何一本书都有意义,问题在于它对你来说,是不是有意义。还是在旁人对你说看了此书如醍醐灌顶,发人深省之后,你也紧跟其后,有时对于别人有深远影响的书对你反而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3
“关于读书的方法,最好你还是随自己的兴趣来读。”——现在很多人总结出了许多阅读的方法,务求迅速,高效的掌握每本书的知识脉络,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之后一路高歌猛进,以达到每天,每月,每年多少多少的阅读量,比如一个月看10本,一年看他120本,然后自己的阅读量猛增,许多的技能都get了,人生也就更完美了。
还有一种是开书单,在各个阅读平台上都时不时的有书单的推荐。大部分人通常在第一时间都会选择收藏,然后按着别人推荐的书单一本本的买来阅读,但这些书你是否感兴趣?再说吧,反正某些大神推荐的绝对错不了。可是阅读之后呢?可能一部分的人会有所改变,更多人的情况恐怕只是多读了一本书,有多大的收获就不得而知了。
我只是觉得这种阅读法有点太多于目的性了一点,晋朝的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到“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我认为阅读之所以令人着迷的原因就在于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暂时从紧张的工作生活中解脱出来,或者说是作为工作之余的一种调节剂。
我更喜欢的阅读状态是,在夜深人静的深夜,来一杯清茶,咖啡甚至啤酒,静静的翻开手边的某本书,然后静静的看着,困了就睡觉,醒来就继续,毕竟自己喜欢的都是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是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只有一个原则,你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