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原苍苍,大庆回响。
飞雪已然舞旋,那时的景象不时闪现。我们是铁人的院校,铁人精神与大庆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独特的人文品格。时光在不断变迁但精神的光芒永远灿烂夺目。
有幸与老师一道进行铁人精神的实地教学体验。日程无限精彩:铁人第一口井、中四队、中十六联、大庆师范学院,美好持续不断,也便即刻出发,一路向北。
从开学伊始至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思政部各类课程的熏陶,期间系联出铁人精神与大庆精神的身影,尽管老师的讲解生动精彩,但不是亲身体验还是未免有些遗憾。于是这一次,我们来了。
天空还算明媚,我们驱车来到铁人第一口井,这里也便是铁人纪念馆的旧址。铁人纪念馆新馆我们已经去过了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触,而旧址使我更为触动。虽然旧址现在已经稍显荒芜但在这片静谧凄清的土地上,铁人的故事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随着老师的指引四处观览,每到一处历史的尘封都为我们拨开,展现出故事的原本。在更深处,我们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干打垒,作为富有特色的建筑样式,这些残败的砖土、草甸为我们讲述着那个年代的奋斗故事。
岁月的侵蚀没人能够幸免,唯有精神不眠,信念如黄土永存。在讲解员老师的激情教学中,在学员们的声声号子中,我们仿佛回到了开钻打井的现场,身临其境也便念念不忘。如今的萨-55井仍在为这片土地续写传奇,而安息在云杉苍松间的忠魂也将永远守护着大庆石油的根。
随后我们奔赴“三老四严”的发源地与发展地进行其后的行程。沿途的磕头机向我们示意,天气的严寒在老师们铁人歌曲的合唱中变得不再刺骨,处处风景,大庆是石油之城。
中四队和中十六联的参观使我更为惊叹。深入基层的探访,更深入的了解石油工人的生活状态,这一次我离石油更近了。我们走进厂区,进入管道,石油与我近在咫尺,精神的意旨更深入的熔铸我心。
随后我们返回母校,在“忆苦思甜”饭中体验峥嵘岁月,在魅力油陶展示中感受石油文化的气宇轩昂。
对于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光从字面理解还远远不够,亲身的经历远比讲授更深入人心。身为外地的学子,对于铁人精神的理解更为重要,去体验,去经历,也不枉为“大庆人”。
我们终将离去,带着对于石油的敬畏,带着熔铸于心的精神信念,
今昔庆师人,明朝石油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