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多种朋友。我并非将他们分类,知识各自的性情迥异。对于于丹的交友划分,我并不同意。人生来是不同,性格也是在一个大环境下养成的,如果他的性格有缺陷,帮他改正是朋友的本分,而不是一言不发便放逐他。人也是要多交益友的,但一味地结交“益友”,是否太功利了?交朋友讲究“心”,讲究“缘”,若是朝着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交朋友,人生便太无趣了。
初二的时候,作为政治科代表是要督促小考不好的同学背诵的,而总有那么几个人榜上有名,那时不知“人情世故”只知铁面无私,不肯放松毫厘。逼着他们天天背,下课背,不知不觉业余这帮老师眼中的“差生”做起了朋友。我很喜欢他们。是的,他们不爱学习,爱说粗话、爱攀比,也会为了朋友之间的别扭闹矛盾,可是他们率真,敢作敢当,是在那时已形成一种谎言氛围内的清泉,让我得以放肆地笑,也寻得真诚的影子。我还记得,那个曾狠狠骂过我,后来写纸条跟我说她很凶猛的女生后来成为我的同桌,每天一边赖皮着说不背诵又认命地拿着破破的作业本背那枯燥的政治术语;那个拽得不可一世的男生在背诵完成后总要握手;还有那个后来考上二中的男生在QQ对我说过,每天在家里大声背政治,听到整个阁楼都是自己的声音很爽。我很自豪,也很开心。我没有年少轻狂,信马由缰第随自己去刷锅,但我见证过参与过他人的年少轻狂,那个是任何益友所能带来的。
我有一大帮,从小学,幼儿园变“带着”的朋友。彼此的存在在不知不觉中如空气般自然。现在我已经不习惯在被人面前哭了,即使要哭,也会立马扑倒某个熟悉而温暖的怀抱中。他们是我最坚固的保护罩。他们医好的了我的暴躁,他们医好了我的冷淡,他们给了我的脸上一个常年的弧度。并告诉我,一直告诉我:笑起来的你充满力量。在那不更事的童年,在那奋斗的三年,携手走过的我们,忘不了彼此。
升入高中,新朋友太多了。班级的、宿舍的、朋友的似乎所有人都拥出和你交朋友。可是,那真的是朋友吗?抑或只是萍水指教?偶尔的说一两句话,见面打个招呼,如邻居一般。而真正的朋友,指在高中阶段所结交的朋友,总觉得因为缺少了时间的沉淀,之间的友谊总是多了几分浮躁,似乎彼此之间不说话,沉默着便会尴尬,而真正的朋友,不应该是这样的。
说起朋友,总是会先想起以前的朋友。指为感动与当初那份纯真,只因在懵懂的岁月遇到的是她们。
只因回不去的过去在记忆中被美化的如此。
菊姐点评:爱是相互传递的,这个观点在你的文字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相信友情,付出了,就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