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大概念,还要重在迁移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听了探月学院申亮老师的线上分享,非常有启发,原本打算整理一下听课笔记,结果笔记扔在学校,凭着印象写,也算考验一下自己目前的学习能力。

一、做教育之后才懂得如何学习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心理学习小组,她们平均年龄大概是40岁吧,明显感到自己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了,第一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如果Y在这,肯定会说我已经超过她们许多,但是我没有这样的自信。可能只是年龄上确实有点代沟。

他们听了觉得特别赞的课,在我看来简直糟糕透了,而且她们竟然还是真心实意的赞美,弄得我有些不知所措,好像自己是个外星来的。因为那节课就是堆叠了各种坚深的理论,老师想要一股脑把整个系统图景画出来,结果自然就是很难消化,学生们一边说听不懂,一边说好,在我一个小学老师看来简直是精神有问题。

这么说有点难听,但的确不合逻辑嘛。如果一节课学生都没听懂,老师是要负全责的。这不是天经地义嘛,怎么还会有人觉得老师水平高呢?这都什么年代了。

我们每天苦哈哈的研究教学,为了让学习真正的发生,遇见不理解的学生,只会说老师的"表演"水平太低。而真正的学习从来都不是老师的表演。

前面都是铺垫,其实我只是想引出,最近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差,专注力薄弱,深度思考极少,迁移能力几乎没长进。

出于练习自己学习技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才写了这篇笔记。

真是啰嗦。

二、教学要准确的提炼出大概念,然后进行迁移

这里不止是提炼概念,也包括重要的技能。

比如我们讲到生命周期,带孩子们了解了苹果树的生命周期,那么这个概念能不能迁移到其他场景,动物的生命周期,地球的生命周期行不行呢?如果我们把生命的定义泛化,一瓶饮料、一张桌子的生命周期呢?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生命周期是不是也能在一定的情景下去解读去思考呢?

只有做了充分的迁移练习,才能说孩子已经理解和掌握例了这个概念,不是从考试的角度,而是从提升思维高度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角度,他真的学会了。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前提:1、教师能准确抓住概念;2、教师自己能够迁移到丰富的场景中,继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者设计学生适合的。

两件事情都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思考纬度、广博的知识面和灵活的迁移力。

为了把物理知识更好的融入项目课程,申亮老师设计了各种有趣的任务,包括基于物理知识进行推理的凶案现场,还有fly us to the moon火箭发射模型,当然还包括许多学生们自发的项目。

有时候羡慕大一些的学生经验多自发性更强,有时候庆幸小一些的孩子问不出太难的物理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曾经看过一部中长篇小说,记得主要故事梗概是,一位女人嫁入豪门做继母,继母子开始有点僵持,后妈细致入微的呵护...
    白话不易阅读 1,761评论 0 1
  • 从第五区进入第三区,坐电车绕A城螺旋形旋转,需要大约2个小时才能到达。到站后进关卡,逐一检查通行证,才能进入第三...
    黑雨Rain阅读 1,189评论 0 0
  • 所谓梦——不管它是在睡觉时做的梦,还是在清醒时做的梦——几乎都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只能跟随它顺流而下。只管自然而然地...
    范雪君阅读 3,379评论 0 4
  •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 “你要哪个马?” 老孙头说: “还没定弦。” 其实,他早打定了主意,相中了拴在老榆树...
    一生情_4f5e阅读 4,549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