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考的时候,我们还是18.19岁的中学生,涉世未深,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和羽翼下,不知道现实世界的残酷。当时的我,其实对于高考的重要性一无所知,备考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后面的填志愿也很随意。
记得高考完的那天,应该是高中同学聚齐的最后一次。考完了,大家似乎觉得12年的寒窗苦读的重担都该卸下重担了。今后就该是吃吃喝喝,享受生活了。
在步入中年的我看来,其实当时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在如今的我看来,高考还是重要的。进入一所985,遇到的同学和学习氛围就不一样。学到一个好的专业,今后的就业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当年的高考,虽然我的分数也超过了一本线,但是一本的志愿没有填好,去了一所省内的大学,学得管理类专业。爸爸曾经为此愤愤不平。可当时的我,对于这个毫无感觉。进了学校,新生指导的时候,老师们都说旅游管理是朝阳产业。这个专业,一般以后可以对口的行业就是旅游业和饭店宾馆业。初入学校时,还是觉得今后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后来的经历,让我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可惜。一个是学校的学习氛围不行,我们班上的大部分同学上完课后,都是在寝室睡觉,或者聊天逛街,每天在图书馆自习室看书学习的同学很少。快考试时,同学们会考前突击个一两个晚上,考试就过了。所以大学四年,我们真正习得的技能却很少。就差不多只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省二级。现在回想起来多么后悔,20来岁的年纪,身体精力都是最好的时候,要是整天浸泡在图书馆,和大师们先贤们对话,掌握日语、英语、中文写作等技能。进入社会时,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工作和薪水。成年以后的生活会轻松很多
让我觉得更加痛苦的一点是,当时我脸上长了不少痘痘,因此受了不少歧视。当时寝室里谈论最多的是哪个女生漂亮,大凡长得稍微可以的女生都有男友。因为受到歧视,我时常哭泣。大学的前面两年过得非常抑郁。无心学习。辅导员每次看到我都说,你怎么还是心情很差的样子。如果换做是今天的我,我会天天呆在图书馆,以书籍为铠甲,用分数说话。有时幻想,如果我当时进了一所重点大学,同学都以学习为重,也不会因为痘痘而受到歧视。大学四年会不会过得很不一样。
毕业时,也发现学一个好的专业其实也非常重要,要是当年选择了师范类专业,就可以去公立学校当老师,要是选择了医学护理类专业,就可以去医院当医生护士。我们这个专业毕业的同学,大部分当时都去了外贸行业。后面大家的去向就不得而知了。虽然后面也许也可以改行,但是其中要吃点苦可不少,要耗费不少的时间成本。
人不迷茫枉少年,也许青春都是夹杂着迷茫和无知吧。只能说是当时的教育和父母没有让我们的认知提高一点。这是家庭教育和当时学校教育的缺憾。在我教育下一代时,应该要避免这个问题。
纵是这个社会有诸多不公,有千般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抱怨和指责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绝望时干上一碗鸡血,然后沉默地朝着自己地梦想大步前行,清楚自己地目标在哪里,然后为之付出白分二百的努力。
尽管世界是如此残酷。但不代表着挣扎和改变毫无意义,它是从狭隘的生活中跳出来,从荒芜的环境中离开一条最行之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