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期经常爱哭闹,该怎么给孩子去培养他的这个情绪管理能力呢?关于这个话题,我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儿都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幼儿会很容易哭闹。
第二部分:我们要想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家长都应该具体去做什么。
第三部分:怎么样能让孩子的情绪保持比较好的状态,就是在孩子没有哭闹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
第一 为何幼儿爱哭闹
小宝宝出生后,大脑发育的工作还在继续,左脑逻辑思维能力还很弱,执行控制能力几乎还没有开始发展。
当他发脾气哭闹的时候,他大脑完全受情绪脑的控制,负责自控的上层大脑,大约四岁以后逐渐地建设直到25岁左右才会建造完成。
小幼儿特别是零至三岁的小幼儿,他和我们大人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很多新手家长都是不太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闹呢?首先从这个孩子的特点开始理解。小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身体都长好了,但实际上孩子的大脑发育的工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人类是在从这个出生以后需要父母养育时间最长的一种生物。就是说我们看看都长得很好,但实际上大脑内部的这个建设工作只是刚刚做了一些,还有很多没有在做。比如说小幼儿特别是零至三岁的小幼儿,他和我们大人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他们是发散式的注意力,他们没有自传式记忆。他们大脑这个执行控制能力特别弱,我们说孩子是左右脑也是在共同运作,在这个感知这个世界。但是,他这个时候更多是用右脑,比如说用情绪化用推理类推的这种方法来感知,那么他的这个左脑逻辑思维能力还很弱,执行控制能力几乎还没有开始发展。所以在这个时候,小孩儿他就很容易发脾气,当他发脾气哭闹的时候,他大脑完全受情绪脑的控制,那么实际上我们说负责自控的上层大脑。他会在以后在大约四岁以后逐渐地建设。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到四岁以后突然开始变得可以理喻了,和他讲什么道理,他能听得进去了,能够和她去讲。就是因为他开始有了这个生物基础了,因为实际上这个负责自控的上层大脑在以后会一直在发育,一直到二十五岁左右才会真的建造完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这个青少年,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仍然是自控力比较差的。我们不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开车,他们会很容易冒险。
零至六岁的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比如说,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因为他认知能力有限,他往往会因为一些我们大家想不到的这个情况和因素发脾气。有段微博视频,家长们拍的,说孩子都因为什么而脾气呢?有的是因为发现妈妈,除了妈妈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就很崩溃。有的孩子是发现这个食物被微波炉吃掉了,他就在那儿哇哇大哭。这说明什么,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
另外,孩子在两岁左右,他会经常会说不,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这种独立的意识了,那么在两到三岁就开始会有各种敏感期,那么孩子不同的天性的性格就开始变得比较鲜明。有一部分孩子会比较胆小,别人抢他东西他也不会去抢。那么另一部分孩子会变得特别的外向,精力饱满,他们甚至可能跟小孩子在一起玩儿,他会打人,他们家长都会愁啊,这个怎么办呢。所以这就是小幼儿的一些特点啊,这个大脑发育的程度决定的特点。
在我的书里有更详细的解释。三岁到三十六岁不同年龄段都哪些典型表现,比如说四岁的孩子特别爱比较啊,那是因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可能这个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他们认为事情非黑即白,就是因为这个,所以他们就很爱比较爱告状,可能会输不起,不虚心等等特点。家长看到孩子的这些问题,往往会认为这是我自己孩子的问题,会认为这是我的孩子不努力,或者认为这是我的孩子,可能是我的教养哪里出了问题,就是没有看到,这是很多幼儿的一些表现。
希望家长首先要去了解,然后看到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的时候,就不要认为他是不努力,是道德问题,严厉训斥,而是要理解,我们成人的大脑神经发育好了,孩子还在成长中。所以我们当然不能和他去在一个层次上去和他较劲,我们要去理解他,想怎么去回应。第一部分就简单说一下,大家去看我的书,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
第二部分 家长如何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一、 要跟宝宝有高回应的同步互动 和他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关系
他如果很高兴的拍手,那么你也可以去拍手,这样的有同步的呼应,孩子会感到他是被理解的,首先讲两点。第一点,对于小宝宝简单的说,就是要和他们进行同步互动,有高回应的同步互动,这样和他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关系。有些宝宝很小,家长一定要知道,看到孩子的各种行为,不要想太多怎么教育他。这个时候呢,就是他做什么,你和他有回应。他如果很高兴的拍手,那么你也可以去拍手,这样的有同步的呼应,孩子会感到他是被理解的,感到这个世界是一个有序的世界,那么当有这个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情绪管理的能力就有一个起点的。
二、养育者要有稳定的情绪、正能量
家长的权威来自家长的正能量。
家长好比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给孩子提供了一块平稳的绿地,就像航空母舰一样,孩子是小天气,家长这里是大气候。
第二,妈妈或者说养育者自己要有稳定的情绪,要有正能量。我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家长的权威来自家长的正能量,就是说,那么我们家长构成的孩子的一个情绪的环境啊,当孩子那里他会经历他成长中所要经历的各种情绪变化,那如果我们家长的情绪能保持稳定,我有一个比喻,我们就好比是给他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提供了一块平稳的绿地,我们就像航空母舰一样,就是孩子那是小天气,那么家长这里是大气候,这一点特别重要。
填满孩子的心理油罐、爱的油罐
孩子闹,越睡越晚怎么办?可能需要的是从家长那里得到 “爱的油罐”,或者补充能量,让他感到很安心,很满足,这个时候他反倒是更容易睡觉的,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自己保持比较好的状态。
油罐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孩子的生理或者是心理能量目前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
家长不一定直接满足她表面提出的那个要求,其实那只是孩子的一个借口,家长要拿过来主导地位,然后提出我们也可以一起做什么,然后带领着孩子去做。那这个时候孩子即使他没有得到满足,但它实际上内心的深层的需求已经被满足了,他就满意了。
举例一:比如说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很多孩子会有一个特点,就是越睡越晚,晚上不睡觉,有的时候会一直熬到很晚,到十一二点才睡。那很多家长一来疲惫。另外,看到孩子的这个就想起,这个睡眠多少小时啊,够不够长,心里特别焦虑,到最后就开始训孩子。实际上这个时候,孩子可能需要的是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我把它比喻为一个“爱的油罐”,或者说乐趣的有关给他这样的补充一些能量,让他感到很安心,很满足,这个时候他反倒是更容易睡觉的,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自己保持比较好的状态。
举例二:很多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有的时候在睡前在白天很疲惫的时候,他会给家长不断的提要求。那么你满足了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他要做什么家长说我按照他说的去做了,可是按照他做了之后他仍然不满意,而且更加闹了。那么这是什么情况呢?通常这个就是孩子的这个油罐空了。
这个油罐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孩子的生理或者是心理能量目前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
那么他匮乏了他提出要求但他无法说清楚我究竟是匮乏什么、我缺什么,他就是觉得不满意不高兴。这个时候家长其实比较好的做法,不是跟着他走,家长这个时候不一定直接满足她表面提出的那个要求,其实那只是孩子的一个借口,家长要拿过来主导地位,自己要调整成比较饱满的状态,然后您提出一个,我们也可以一起做什么,然后带领着孩子去做。那这个时候孩子即使他没有得到满足,但它实际上内心的深层的需求已经被满足了,他就满意了,他就不会再这样反复的去跟你索取。
孩子早上有起床气怎么办?家长的要用比较饱满的状态去哄逗孩子,带动孩子开心起来。
还有类似的情况就是宝宝早晨起床经常会有起床气。我的建议就是家长的要用比较饱满的状态去哄逗孩子、带动孩子开心起来。
如果每天早晨家长都提一些很好玩的、有趣的事情,天天这样说一些好玩的话,久而久之,孩子早晨起床,她就觉得这个很开心的、是很有意思的,就说他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比较程式化的情绪了。那么睡觉前也是同样,每天睡前家长不是训斥她,不是让她脸上挂着泪珠入睡,而是睡前和她说一些温暖的、有趣的、开心的话,那么这样,孩子每天他就知道在睡前这段时间,是我能获得爱,我能获得乐趣的这样一个时间,他很愿意上床睡觉,这个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好事。
养育者自己要有饱满的情绪状态
首先从认知上去改变,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这是孩子先天的特质。
第二,我们需要去练习,在每天跟孩子的互动中去练习。
有些家长说自己没有情绪、没有游戏力。主要原因是太累了!要把生活安排好。
第三,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如何疏导情绪。
办法:在孩子有什么样的情绪时,跟他指出来我这种情绪叫什么。事没做成叫做“沮丧”,“失望”,好的情绪,或者各种各样的表情的这个笑脸表情符号。
找一些跟情绪有关的绘本。孩子通过看故事里的人物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那么他自己同时他在内心里也在跟这个人物去经历。比如说有的孩子对一些事物有恐惧,那么让他在模拟游戏中会不会变恐惧,看看他是怎么解决的。
举例:家长没有耐心了,然后我就对我儿子说,现在妈妈这个火已经现在到这儿了,比划一下脑袋。如果你要是能不磨蹭抓紧现在做完,这个火会降到这儿了,比划一下肚子啊。这样给他很直观形象的让他看到这种情绪的变化。
可以给孩子解释,情绪就像浮云像云彩一样,让它知道它会来也会走。你现在比如说很生气,你不会永远就很生气的。
当孩子有情绪还没有爆发的时候。跟孩子去玩闹,来疏导情绪。
五岁以后可以带孩子去看电影《头脑特工队》
家长、养育者自己要有饱满的情绪状态。很多妈妈会说我做不到。这个时候,需要首先我们从认知上去改变,我们对孩子要有各种接纳,知道这是他的特点,可能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他一些先天的特质,要理解这个孩子为什么有这些表现。那么第二,我们需要练习。我们听各种各样的育儿讲座,听过之后道理都明白,但是我们必须每一天在和孩子的互动当中,去练习去真的去尝试有一次跟过去不一样的做法,然后你会看到这个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最后就是特别实用的一点。很多家长之所以做不到。说我没有情绪,我没有游戏力啊,我很难让自己这个满血复活,是因为累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想办法安排好生活。想办法多抽空休息,给自己加油。这个是说在给孩子做情绪管理教练的前两条最重要的。第三条,下一条是什么呢,是我们在平时去教给大家如何表达情绪,教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如何疏导情绪。首先,我们要教给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
识别情绪有很多小办法。
比如说,在孩子有什么样的情绪,或者在您有什么情绪的时候,您当时和她指出来:我这种情绪叫什么,这个做事没做成我这个就很沮丧,或者是我现在很失望,要把这些词教给孩子,包括好的情绪和负面的情绪,教给他各种各样的词汇这是第一个。还可以和他一起去画一些表情,各种各样的表情,笑脸表情符号,贴在家里,让他去指。
在家里和孩子开辟一个冷静角。不一定作为对他惩罚的一个地方,就是把它设计成一个沙滩设计,一个很美好的情境,然后告诉他,当他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在这里,静静的安静的待一会儿,冷静一下啊,有一些孩子会喜欢这种方式。
孩子没有哭闹但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教他识别,家长跟他打闹,做一些肢体活动,玩着玩着就忘了为什么不开心了。
宣泄情绪方法:撕纸条;跟空瓶子说话再扔掉。
在哭闹的现场,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做。
第一、积极倾听。就是你要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二、共情。表示理解,尝试去理解他的感受,替他说出来他的感受。
第三、共情之后他平静了,和他一起去识别情绪。
最后,给他讲明事情的对错是非,行为的界限在哪里。我都能理解你的情绪,但是哪些行为是可以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的。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首先第一条,家长自己首先要保持平静,要不抓狂。因为很多幼儿哭闹,通常他们哭闹的后一半,不是因为最初的这个事情,有时候他已经忘记最初因为什么了,他哭闹的后一半常常是因为家长的态度变糟糕了,家长暴怒、冷漠,家长抛弃,所以只要家长能够自己保持平静,抱抱孩子,或者在旁边平静陪伴就会帮助孩子更快地平复下来。
平静的陪伴或者说安抚,家长不要急着去纠正他的错误,忙着训斥他,给他讲道理。道理呢,是需要讲的,但是,这个时候不是一个很恰当的时机。因为在孩子她大哭的时候就是讲道理,他听不进去多少。
对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具体回应
对三岁以下的小宝宝,首先想办法转移。通过人物的变换、环境的变换,做法的变换,就是这些比较小的宝宝,我们不要让他在自己的情绪里面陷入太久。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如果哭得特别久,对他大脑发育不好。这么小的宝宝,我们也不必去共情,有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肢体动作,或者换个人、或者把孩子抱到另外一个环境。因为三岁以下的孩子,他的大脑特点就决定了他是活在当下的。就是说,当这个周围的环境,或者人物改变了之后,他是特别容易忘掉刚才这个事情,是比较容易转换过来的,那么实际上,我们也在教孩子学会转换这个自己的状态。
对于三至五岁的孩子。首先,除了积极倾听之外,还要做的就是共情、连接。共情是什么意思,就是用他的语气当替他说出他的感受。可能是种什么情绪,让他点头或者摇头,让他看到妈妈是理解我的,这个时候表示安抚,再提出一个替代方案引导他做下一个活动。
平静的陪伴或者说安抚。家长常常特别急于去纠正他的错误,忙着训斥他,给他讲道理。这个道理是需要讲的,但是,这个时候不是一个很恰当的时机,因为在孩子大哭的时候,讲道理,她也听不进去。训斥的语气,会让孩子哭得更久。
对于四五岁以上的孩子,当孩子做得事情特别糟糕、无理的时候,特别是调皮的男孩子,家长不要很温和地去共情,而是用很严厉的语气跟他说。对于大的孩子,不要一味地去哄和迁就。
对孩子有的时候特别过分的错误,你应该严肃和他讲的。但有的时候您当时如果真的狠狠地训斥他,可能会让他更情绪化。有的情况下,您可以在那里比较严肃的保持沉默,等她冷静下来之后再和他去说道理。另外,家长必须要去想我愤怒,我生气,我认为他不对,是不是这只是我的角度,是不是孩子自己他还有他的原因。所以首先要积极倾听,要搞清楚。
几个通用的小招。比如说抱一抱。
很多时候,如果孩子是因为做事情做不好,沮丧难过,那么这个时候你不要急于安抚他啊,有的时候家长不需要说太多,只是抱一抱他,那么他就会感受到你平静的力量,他可能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给孩子提问题让他去思考。因为这个可以帮助孩子,从这个比较情绪化的大脑的状态,他一旦开始思考,他就是在动用他的负责理智的那部分大脑。
游戏力
很多家长经常就是在跟孩子讲道理,但很多时候孩子状态困或者哭闹。他需要你给他补充,不仅仅是补充爱,还要补充乐趣,有的时候自己做一些怪态,展示一些失败的样子,或者是弄一下好玩的东西,这个孩子他的状态就转换了,他就没有在原来的思路钻牛角尖,然后他突然就开心起来,刚才那个事情没有什么。
当孩子平静下来之后 复盘过程
当孩子平复下来之后,稍微回顾一下,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刚才怎么回事,一起教他识别情绪。教他怎么表达情绪,分辨事情的对错,讲道理。最后一个做法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想解决办法。以后碰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让妈妈知道呢?希望妈妈做什么?下次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最后,我们对这个情绪事件要有一个结束。小孩就是暴风骤雨,哭完了之后他没事了,家长却开始火上来了,家长不要任由自己的情绪一直在蔓延。
在孩子幼儿期对他做情绪管理的训练,长大以后他会对这个压力能够做出回应,能够快速复原。
孩子六岁以下,有时无故发脾气。我们此刻做好意义特别大。孩子以后的情绪管理能力会变得更强。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家长每一次都尽量这样去做,那么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真的很好讲道理,而且他不开心,不高兴的时候和他去提,像刚才这些,他会很快就会转化过来。就是我们在孩子幼儿期对他去做种情绪管理的训练,会让孩子这个有高迷走神经的张力,那么他以后他会对这个压力能够做出回应,能够快速复原。那么这个不仅能帮孩子有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上小学之后,也会让孩子能够更加容易做到集中注意力。
有的孩子在床上折腾好久,也是一种情绪控制能力不够强,较弱的一种表现,转换情绪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我们每次都要这样的去引导他,慢慢的效果就会好。
很多事你要帮他去具体分析,然后通过对这个世界的具体分析去帮孩子发展他的思维的层次。比如说,举个例子,六岁的男孩,在幼儿园里的讲故事比赛,然后这个孩子没有被选上孩子回家就发脾气,就觉得老师也不好,幼儿园不好,平时的好朋友也都不好了,什么都不好,那很生气,家长问我,我怎么开导他?就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去问他具体问题,你讲得好,还有哪里可以提高?别人讲得哪里好?当他理解之后,他才不会为此而生气。
孩子哭闹,要看成一种中性的事件。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有价值。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我们不要被我们自己这个管教任务绑架的头脑,我们脑子在想,如果此刻我不管他以后被人一生都毁了怎么怎么样,先努力去搞清原因啊,保持平静啊。
家长经常会犯的一些错误
家长常常对孩子控制太多。如果一直在控制孩子,孩子的自控力就在消耗,所以他可能会更容易闹。
家长说教太多。特别是对较小的宝宝。和比较小的宝宝道理讲得很生动,很简短,要很明确,告诉他怎么做,那么最好的是比喻或者故事的方式,他才能听得进去。
爱与自由的界限。
家长自己头脑中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方面头脑一个的声音是说爱与自由,我是不是在那个怎么样让她有匮乏感了。是不是要给他爱,另一个声音是不要管他。家长要尽快把这事儿想清楚,这个界限到底在哪里。
不要过多与两三岁的孩子计较。
第三 如何让孩子的情绪保持较好的状态
平时给孩子积累积极情绪
平时对孩子有接纳的态度,和孩子经常连接。
家长的游戏力,经常和孩子一起玩乐。
和孩子进行正面沟通啊,能够对他欣赏、和他一起品味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建造大本营。就是用各种方式帮助孩子这个进行自我的建造与成长,比如说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创建一个好事的百宝箱,您把孩子做的很好的事情,写在小纸条上放进去。或者记录成长日记。
积累多了,他会觉得我挺好的,我有很多人爱我,是个挺不错的小孩,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调动自己的能量去应对。
给孩子的心理油罐存进去积极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败、遇到小的逆境的时候,心理不会那么容易崩溃和见底的。
油罐理论。经常给孩子的心理油罐加油。爱的油罐、乐趣的油罐
心理生理的一种能量。幼儿发脾气,常常是因为他要么是生理的油罐空了,要么是心理的油罐感到匮乏了。生理油罐比如说饿了,困了,渴了,累了,或者身体不舒服,心里有哪些,然后平时在没有问题的。
正面建设正面建设包括哪些呢?
家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精神比较饱满,不要总是焦虑、不要总是吵架。幼儿对身边人的情绪状态很敏感。
我们给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过于单调和过多,总是一个妈妈在家带孩子,孩子对外界的刺激较少。
经常进行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对孩子特别重要。孩子的情绪问题和身体状况是相连接的。
健壮的孩子往往不会容易发脾气。多接触大自然。
给孩子自由交往的机会,和同伴交往,是发展情绪能力的机会。
中国家长特别严肃,不会玩。保护太多或者过于严厉。
家长要给孩子机会主动做事情,比如说做家务活。不仅可以帮助大脑的发育,帮助他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感到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
很多家庭的孩子经常发脾气,因为受到过度保护,受到过多家人关注。不要过度教养,给孩子机会做事情。
给家长的提醒:帮助家长状态变好(一)孩子的表现,不一定都是家长教养的结果。
每个孩子先天的气质、个性都不同。在孩子先天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发展成更好的他自己。家长尽力做就可以。
(二)家长要节制自己的爱、不要过度教养,不用做百分百好的妈妈或者是爸爸,做百分之七十好就足够了
(三)每天面对孩子的时候,要酌情灵活,你的直觉去判断,而不要头脑里装了太多的微信文章,太多的理论。
(四)关于育儿的正确性。有些妈妈看了育儿理论,觉得爸爸和孩子的互动每句话都是错的,每一个做法都是错。爸爸的方式是男性的方式,因为男女思维是不同的,不要认为只有一种方式是对的。建议家长要给孩子机会和不同的家人去玩、去接触。尤其重视孩子爸爸和孩子互动方式的价值。
(五)不要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因为那样必然会做过。我们要搞好自己,因为我们就是孩子的环境,我们的情绪好了,孩子的情绪才有一个很好的大气候,那么我们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孩子才能跟我们学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他才有可能会健康。我们自己的状态特别重要,些让孩子跟随您在生活而不是您像仆人保姆一样,跟着他在生活。让孩子去跟家长接触真实的世界。
(六)希望家长有积极的正面的诠释生活的能力。不要过度教养。不要想屏蔽掉一切负面的事情,我们就是生活,遇到什么事,我们看看去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孩子如何去应对各种情况,这样孩子各种能力才能发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