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指“play ”而不是“game”。
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我们讲的游戏做一个界定,在本书里的游戏是指“play”而不是“game”。
我们说,游戏不是“game”,通常家长们都会很吃惊,因为我们常常认为“游戏”就是指“game”,game在英语里,更倾向于有设计、有规则、有竞争的游戏,它有比赛、竞赛的意思,那么竞赛就有规则,同时有输赢、有好坏、有评价。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其实强调的是“玩”、是嬉戏,是那种玩乐的精神。所以当我们强调孩子的“游戏”时,很多时候是指那些看上去似乎漫无目的、可能只是为了“有趣、开心”而进行的自愿的活动。
大家可能会说:孩子不是成天都在玩吗?我干吗还要关注他的游戏啊,叫他自己随便玩玩好了,还要让我陪,好麻烦。要不还是别玩了,有时间让他学点什么吧。
咱们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游戏、陪孩子一起游戏呢?游戏对孩子重要吗?陪伴孩子游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1、了解孩子,能“听”到孩子在“诉说”什么。
孩子常常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内心的冲突,以及自己的情绪。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不够好,还可能是孩子不敢和父母说发生了什么、你们做了什么让我难过。即便是语言水平够好的成年人,有时也很难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而游戏就是孩子的语言,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孩子对自己的内在问题和冲突进行解决的最好媒介。小朋友们可以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中,在游戏里展现自己的伤心、自己的不满、自己的攻击、自己内心的矛盾、自己的愿望、自已原谅他人的能力、自己成长的能力 … … 所以,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游戏,完全不陪伴孩子玩,不在游戏中和孩子沟通,就会错失孩子‘’实言以告’的内容。
2、让孩子的潜能自然地得到发挥。
对于孩子来说,在一个舒适的,没有压力的游戏场景下,更容易把潜能发挥出来,这也是游戏的一个重要功能。
3、减少亲子间的对抗,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改善亲子关系。
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和家长更好地联结在一起。比方说,收拾玩具这件事,我相信没有父母是一开始就想对孩子发火的,可是孩子说三遍不听、四遍不听、一天到晚总是出现同样的情况,渐渐地就把爸爸妈妈的耐心给磨没了。
可是,和孩子对抗、责骂孩子,是一种要付出代价的办法。这个代价就是破坏亲子关系,如果总是采取类似的互动模式的话,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也会是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而对依恋关系的研究发现,早期的依恋关系会成为人的一种内在工作摸式,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人际交往。所以这种办法所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很可能是得不偿失。但是我们可以把任务变成游戏,比如,就可以把收拾玩具变成游戏。
那么,既然游戏这么重要,我们怎样才能高品质地陪孩子游戏呢?
首先,放下“教育目的”。
孩子会在游戏中很自然地完成学习。但是如果太有目的性地想要教育、训练孩子,就会破坏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让游戏也失去乐趣,结果适得其反。其实“不教而教”的效果是最好的。比如,我们想带给孩子一些新的玩法或者启发,我们也会在旁边玩自己的。这时你不用说什么,孩子看到就会主动想要模仿。
其次,让孩子当他的世界的主宰。
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控制感,得到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被大人们安排了一切,在游戏中让孩子做主,才能让孩子获得控制感、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游戏,让孩子重获力量感,他们才能学习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所以,最重要的是按照孩子的方式和节奏玩,不然就会破坏小朋友探索学习的欲望,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那么问题来了,要怎么跟随孩子的引领呀?如果你的孩子太小,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会自己玩,那你可以给他介绍一下身边的玩具,这个过程要慢一点,观察他对什么感兴趣。
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通常你就先坐在他身边,关注他。你可以等着他邀请你加入,也可以试着问问他,能不能和他一起玩。总之,让孩子引导你,给你做他的世界的导游。
第三,放下预设,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孩子的世界。
家长总是喜欢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比如告诉孩子“你那样玩不对,应该这么玩”,这会让孩子觉得索然无味,还可能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破坏孩子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欲望。所以要放下我们一切的预设。
第四,选择玩具,也要尊重孩子的喜好。
有些家长认为,有的玩具是“对的”玩具,或者认为,玩具有“正确的”玩法。这些其实也是我们太想当然了,没有牢记孩子才是他游戏世界的主宰。
我们有没有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这孩子,几百块钱买回来的玩兵不玩,一个空饮料瓶玩半天。其实,孩子可能也觉得:妈妈好奇怪啊,明明塑料瓶那么好玩,她干吗不喜欢?
不管是很贵的玩具,还是喝完水的塑料瓶,孩子去玩它,都是在探索它,在探索世界。而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就是学习。不仅孩子的感知觉,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探索得到学习,而且孩子们还会通过这样的过程,对这个世界的运转做出推理。比如,通过不停地扔掉手里的东西,孩子们虽然不知道万有引力的概念,但是却能推理出这种规律,逐渐了解,自己只要一撒手,这个东西就会掉到地上。通过去推动一个躺倒的瓶子和推动一本书,孩子逐渐推理出什么样的物体是能滚动的。孩子正是通过不断重复这些大人看起来非常无聊的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让孩子当他的世界的主宰,你跟随孩子的引领,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孩子的世界,就能走近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