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7年7月3日正式参加工作的,本来到今年7月3日刚好满一年,应该写点东西的,你知道的啦,就没写。上周末中午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感觉有半年没吃鱼了。晚上一个在北京出差的同学,一个从山东赶来的同学,把我约到了北京的一家烤鱼店。我们三个大学毕业有四年了,觥筹交错之间,说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不是有说,毕业五年能看出差距的嘛。这是真的。
那天夜里我们在标间里闹到凌晨三点多,第二天又匆匆各奔东西。校园时光总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的,尽管有作业和考试,但那和职场上是没法比较的。但是职场虽然残酷一点、冰冷一点,也有冰美人高冷的美呀。
在学校除了谈了一场恋爱,也有一段时间读过一些求职和职场生活的书籍。有知道中国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在西方或者东京我们随处看见职场白领西装革履的,他们进化出一套商务礼仪,在中国这些还不是很明显。
曾经职场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我是渴望工作的。高中在时候有想过考个公务员之类的,大学时候想过去做义工之类的,虽然读了研究生没有想过去做老师。在看过吴晓波《激荡30年》厉以宁的《中国经济转型之路》这类描述中国经济的书之后,毅然决定要去公司工作,而且还不能是国企。2013年考研一个政治考点就是:要发挥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如愿,进了一家私企,厂子不小。
今年厂子新人也是在7月份入的职,看着他们刚参加工作的兴奋劲,不由得想起当年的自己。我是7月2日来到公司的,当晚找了一家宾馆住下。第二天一早就去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新来的同事开门,因为公司是有门禁的嘛。搞得大家都以为我是负责接待的老员工:哪里是培训室、哪里是洗手间、是什么时候开始都知道。其实我只是早来了一会而已啦。
在入职培训的时候,同上,在培训的场地主动帮大家找座位号,有知道饮水机和卫生间的位置以及如何打卡。那一天开始,我一直挂着公司发的工牌。于是三四百新人又都知道我,在培训的过程中,还优雅地送了我一个外号大师,现在还有同事这样称呼着,虽然大师已死。
有一次到天津站接对象,妹子从出站出来把双手伸向我的脖子,我以为是要吻我,结果她是把我挂在脖子上的工牌取下来。
有看韩剧《未生》,韩国人能带上工牌真的好幸福 啊,这意味着有工作啦,可以养家啦。对我这至少意味着终于从校园走出来,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了。我现在还在带着这个牌子,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目:狗绳。好听一点叫项圈的吧,说明这狗有人养了、有人要了、有归属了,不再是一条流浪狗。
上个月在知乎上买了一套live专门讲入职三五年的职场小白如何进阶以及职业规划的。有互联网运营,程序员成长,职业律师、财务金融,渠道销售等的前辈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他们的职场经历。我听了觉得说的真对,比如要有长期的不具体一个规划、选一个好的行业、做事要靠谱,事事有结果有交代。最重要的你是干这个的,要彰显你的专业素养。在平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把其中一场live的导图放在这:
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想想这一年来,除了在公司打卡的时间最长,一天不落地带着工牌在工作,我的业绩体现在哪呢?并没有创造像样的产品,虽然在技术上有所进步,但也都是些小打小闹。执行、执行、还是执行;项目,项目,还是项目。勤勤恳恳地像个农民。
前段时间教主在微博说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员工,看完不觉后背一凉,不会在说我吧?
“红衣教主”口中的「小白兔员工」,是指工作态度不错,价值观也匹配,但个人能力和业绩不行的那类人。
来,我们对号入座一下:
看来价值观并不一定有价值。这本来是一件自古以来的真理,就像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又有什么用呢?是的,一些人连纸上谈兵都不会。不管是live还是教主都在告诉我们一句毛爷爷的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职场之路还有很长,60岁退休的话,还有三十几年的职场生涯。那么在职场,我们靠什么立足,靠什么可以心安理得地升职加薪。除了我们可以出售的时间和肉体(价值观这样的灵魂,人家并不缺),我想就是我们能提供的专业价值。是的,这篇文章会不断地重复专业这个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经济体制的演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自彼得·德鲁克以来管理学家在提到价值的时候,往往离不开专业。大前研一更是出了本《专业主义》。大谈专业主义会不会把人变成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将来人工智能来了全部失业? 不会的。专业和机械是两回事。
我没见过有一技之长的人会饿死。
当然除了专业还有很多,不如沟通能力啦、团队协作能力啦、快熟学习的能力啦、我们还要有远见啦、还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啦。。。。。。不能很好地把事情完成,不能优雅专业地完成任务,天天笑呵呵的,这不就是教主说的小白兔吗?大学的时候有修过《现代企业管理》和《商务礼仪》,礼仪是什么,就是我们把我们的职业优雅地展现出来。
在我们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上,就业和职场生活扮演着基础性的作用。指望每月的工资在城市里头买个停车位,对大多数人来讲并不是一件可能的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和老板一样:都想在这场雇佣中得到更多,出卖更少。
就我们个人的发展来看,我需要赋予工作更多的意义。和老板一样,我们都不希望有打酱油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放在三十几年时间长度中去考虑,把自己的工作放在行业发展的趋势中去考虑,将自己的工作放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去考虑,面对工作我们又有了几分动力。
职场进阶只是生命的大河不断延伸的很小的一个方面,我们要记得,我们是一个人。人应当尊重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哎(黑格尔语)。现实社会是个金字塔,你如果不是出身在上层的话,都要从底层开始,一层一层往上爬,从"像狗一样"往"像人一样"爬。大家都是如此,我也不笑你,你也不要笑我。
做一条有绳的狗,打怪升级,120%补刀,猥琐发育不要浪。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能停!
王潇姐姐在她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中描绘的一个场景我至今记忆尤新:
在生命的某些时候,也许是在某个学校待久了,也许是在某个行业待久了,也许是某个问题困惑着,我们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一个漆黑的岩洞。我们伸手摸,上下左右都是边界,唯独没有一个出口。我们心里知道外面是有光的,但照不到这里;也听到外面的声音,但不知道怎么出去。惊恐中,我们会感到绝望:我会不会再也出不去了,一辈子都被困在这里?
有些时候我们挣扎之后真的会妥协,会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呀。但是更多时候,我们是渴望拿一颗颗的稻草,把脚底垫高,去寻找光亮的方向。然后,我们会制定比岩洞更高一点的目标,再把目标的达成当做一个有光的出口。然后,跳出去。
在每一次升级之前我们都有这种处在洞口的感觉,是去挑战呢,还是安于现状?我想在个问题在我们职场道路上,我们会不止一次地遇到。我希望我能,有勇气去跳。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做论文需要用到Word的排版,就买了一本二手书《其实你还没懂Word》,这本书的作者不知道,他在前言中的一首诗,每每让我想起:
学堂旧事将成忆,
把酒青天笑合离。
此去人间应何似?
当如铁蹄踏雪泥 .
什么意思?就是做事要像铁蹄踏在雪泥里面一样,铿锵有力,每一步都要有所印记。换句话说,在一个岗位上还没做出什么成绩呢,别老想着跳槽。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