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章同学。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每周三,我都会跟你分享我的思考。
今天没有漫画配图,还没有绚丽排版,因为这篇文章需要一个有耐心的读者。关于“知行合一”,你只有耐心读完,才有效果。
写在前面
昨天的文章是关于怎样摆脱拖延症的,但即便你知道了这些技巧,却还是很难摆脱拖延症,这就是“知行合一”的问题,也是我最近思考比较多的问题。
套用一句非常常用的话:你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对于这句话,其实反驳起来也特别简单:“废话,你知道了不会用,当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道不去做,可以说就是不知道。
而更关键的在于,很多道理,你以为你知道了,其实你并不知道。
比如,看过昨天那篇关于怎样摆脱拖延症的文章,你能把哪三步再叙述一遍吗?即便是让我复述一遍,可能我自己都要再想一想。
“想一想”,这就是问题所在。
它没有变成我的本能,这让我在生活中很难去使用,因为这时候,你的思考逻辑可能是这样的。
1、我现在很拖延,我该怎么办。
2、哦对,有三步可以解决拖延症。
3、嗯,是哪三步来着,我想想。
4、哦,我应该为自己设定一个番茄时间。
你觉得,这样思考靠谱吗?如果你生活中对待各种事物都能这样思考,其实你压根没有拖延症。能不能做到第一步都是个问题,更别说后面几步。
很明显,这种方式无法帮助你实践。
那么,实践靠的是什么会呢?
首先,得靠你的认知。
认知不仅是知道而已,认知是可以指导你的行为。
比如我看过一本书——《引爆点》,它的那套传播逻辑就进入了的认知体系,我就用它来看很多问题,并且指导实践。
而如果我只是在一篇微信文章中看到这个观点,当时我可能比较认同,但是一晃而过后,并没有办法形成我的认知。因为看一本书给你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几百字的文章,这是一个形成认知的过程。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了很多文章,貌似知道了很多道理。而事实上都像是运动员的打了一针兴奋剂,会短暂的提升运动水平,但并没有真正的提高身体素质。所以,当你看了一篇文章,它并没有成为你的认知,你也并没有用它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李笑来说,看他的关于认知升级的文章,需要你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反复咀嚼。其实就是利用慢阅读来代替深阅读,速度慢了一些,认知就深了一些。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怎样让知识变成你的认知,并指导你的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为什么你看了很多文章,
知道很多道理,
却并没有形成认知?
第一个原因,你超载了。
当你半个小时连续看了八九篇文章,看似更新了八九个认知。但事实上是,一个都记不住。但如果你是半小时只看一篇文章,你反而能吸收,形成认知。
我们大脑的本能是习惯性获取新事物,但并没有付诸实践。我对每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都感到兴奋,有时候一天更新十几个观念,更是兴奋不已,但是第二天再回想,头脑是一场空。
获取新知识,比复习与应用原有知识更加有趣,但这也导致我们超载了。
举个例子,比如你学设计,看一本设计书。可以把对齐、对称、平衡、留白、封装……等等一系列设计原则全部看一遍。看的时候不断点头,连连叫好,感觉自己像是掌握了一切。
然后你打开PS、打开PPT,你会发现根本无从下手。原因很简单,你学得太快了,你超载了。
那些真正学设计的人,一定都是针对每一个设计原则都会花好几天时间练习,在练习中形成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学完这些原则后,才能统筹运用。而一次性看了十个原则,你根本无法运用。此时,你的大脑像北京的三环路,因为车太多了,堵住了。
第二点,缺乏练习。
这一点,上面有提到的案例中也有所体现。
练习就是一个把知识变成认知的过程,在长期练习后,那些知识会成为你的本能。但更多时候,我们只注重学习新知识,而不注重练习。或者说,即便你做了改变,做了尝试,但没有长期的计划,缺乏跟进,所以很快就恢复到原先的习惯中去。
其实写文章,也是一种练习。把知道的东西通过文章表述出来,本来就是加深认知最好的方式之一。李笑来说,他写文章,目的就是把他的思考固化为方法论,成为指导实践的认知。所以,我写东西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让人看一看,而是为了总结为方法论,为己所用。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思考本能。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本书——《思考快与慢》。
我们大多时候做一些决定都是无意识的直觉系统思考模式,通过情感、经验做决策判断,不用费脑子,类似于“自动驾驶”模式。
而慢的思考方式就像“手动驾驶”,需要调动注意力分析思考。
我们的大脑都会默认用直觉系统思考,而当你用直觉系统时,你几乎意识不到很多问题的存在。比如,你跟人吵架的时候,很难会想起曾经看过的谈判方法或吵架技巧。如果仔细想一想,你是知道该怎么做的,但大脑却不去想,只通过默认的直觉系统进行决策。
所以当你拖延的时候,你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拖延,更不会想找方法去改变。如果你意识到你在拖延,你应该怎样解决的的时候,你就已经不会拖延了。
但更多时候是,即便你在拖延,你却并没有意识到。所以如果你想不拖延,你得认识到你在拖延,而意识靠的是认知。
比如当你想把事情留到明天的时候,原来你真的会相信自己明天可以不拖延,而当你建立了“明天你也一样糟糕”的认知后,你就意识到你在拖延。
建立认知,就是把“手动驾驶”的习惯加入到“自动驾驶”中,每个老司机都是从马路杀手走过来的。
OK,以上,我们分析了几个原因,也嵌入了一些解决方法。但是相信你也感觉到了,这些方法实在是太需要意志力了,有没有比较轻松点的?
有的。
虽然“知行合一”从来不是轻松的事儿,但是确有一套系统的、比较容易执行的解决方案。
最后,你只要记得三个词,六个字。就行了~
第一个词,精简
既然我们接触的信息太多,那不如减少信息。减少车流量,就能让车开的更快。
不如试一试“精要主义”
精要主义,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做“更少”,但能做“更好”。
乔布斯说:“人的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要做一件事情就把它做的精彩。”所以,苹果一年只做一款手机,但是只做成精品。
要想掌握某个知识,就完全沉浸其中,而不是多而浅的接触大量信息。
找出事物最基本的规律
只要你找到事物最基本的规律,那就不需要记忆那么复杂的方法。
比如很多人不断思考怎样与他人相处却很难做好,而有些人从来不去想,却也能做的很好。在那些复杂的与人相处的技巧背后,是简单的规律:
如果你足够热情,你就会受人喜爱;
如果你时时刻刻为对方考虑,就能相处很好。
再比如,如果你朋友非常生气,你该怎么办?你可能花很长时间去安慰都没有用。
而心理学上说:对于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有些情绪是对立的,没有办法共存。你几乎没办法既高兴又痛苦,既兴奋又低落,既无聊又有趣……
那么,只要你能让对方过度开心,就可以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吵架的时候,看到对方一个搞笑的举动,实在没忍住笑,就破功了。
再再比如,就说拖延症吧,那些方法都是术的层面。但如果你非常迫切的变得更好,非常迫切的变得更美,非常迫切的想在工作中展示自己。你还会拖延吗?
找到事物最基本的规律,就可以简化很多事情。
小技巧
1、把好的文章、好的观点,整理成一句话。
有时候看一篇文章,其实就表达一个观点。找出文章中最基本的规律,总结成一句话记在笔记中,也是精简信息的方法。
2、为知识付费。
原来,每天看到很多非常杂乱的信息,然后从鸡蛋里挑石头,虽然确实能挑到石头,但是因为很多看了很多鸡蛋,大大的增加了我的负荷,让我有点超载。
但是自从开始付费后,发现接触到的信息与服务质量就高了很多,不需要花很长时间筛选,由别人给你筛选,有牛人为你精简。
第二个词,重复
为何看一本书会形成认知,指导实践,而看一篇文章很难?
因为重复。
尤其老外的书,经常是用一本书的篇幅只讲一个概念,能不印象深刻吗?
为啥看书对形成认知如此有效,因为你看书的时候,就是在不断重复。如果你看一本书需要一天的时间。意味着你用一天的时间去吸收一个观点。
但是,看书很累,并且学习效率确实比较低。那么怎样通过看一篇文章或者听一篇语音获得看书的效果?
还是重复。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不太喜欢复习之前看过的文章,我们更喜欢新的刺激。其实,重复看同一篇文章没有那么无聊,有很多文章或演讲,你每看一遍,都会有很多感受不是?
你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在一个地方看到一个道理,点点头。再去另一个地方看到不同的文章说同样道理,瞬间记忆深刻了。
重复一遍,认知就能加深一次。主动重复看以前收藏的文章,就是加深认知最好的方式。
小技巧
1、定期复习,整理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把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认知网络,也是加深记忆的很好方式。我常做的就是花半个小时,把之前两个礼拜接触的认知给归纳一下。
2、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可以把微信文章保存为你的笔记,你可以把你看到的好文章保存到这里进行编辑处理,重复阅读。
并且,它可以设置提醒,提醒自己再读一遍。还是那句,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自控力,这导致我们收藏的文章几乎不会再看一眼。设置提醒,就是不用意志力参与,过段时间它自己跳出来给你看。
一篇超级好的文章,值得你设置一下提醒,然后定期重读一遍。
第三个词,反思
反思这个词,看起来就很苦,我曾经也这么觉得。反思得多么深刻的思考啊?我大脑一片空白,我反思不出什么玩意儿啊~
直到后来看到一期《罗辑思维》,那一期讲的富兰克林,他就是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进行反思,他列举了人的十三种美好的品德,然后每天晚上做的就是,那些做到了,后面打个勾。
多么简单的方法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简直是懒人反思大法。再也不用担心反思时大脑一片空白了。
于是,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
在手机的便签里记下几条必须反思的。
例如:
不要把别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要感恩。
不要欺骗他人,不做不利于人的事。
答应了别人的事,要记住。
今天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老朋友新朋友是否联系,刻意联系一个朋友。
等等...
你只要每天做一件事情,就是花三分钟,打开反思日记,对照看一遍,基本就能实现“知行合一”。
并且反思日记可以经常更新,比如,今天我就把“如果对方生气,就让他开心”这一条加到反思日记中,你每看到一篇好的文章、好的观点,都可以把其中的认知加到你的反思中。
show一下我最近加入反思吧。
生活案例化:今天,生活中有哪些案例?
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案例,寻找自己的素材,以后会用得上。
第三选择:除了你赢或者我赢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共赢。
不要只想着赢谁,这对你没有帮助,想办法协商,实现共赢。
跟人聊天,用开放式问题。
不要说你真厉害,而是你是怎么做的?为啥效果这么好?
“你真厉害”是闭合式问题,是话题的终结。而开放式问题可以引发对方对于话题的延伸。
等等。。。。
把这些非常好用的原则,记入你的反思笔记中。每天对照看一遍,不用多久,这些原则就能给你的实践带来影响。你会渐渐地开始在生活中注意这些问题,在遇到这些情况时,会改变原有方式,用新的方法应对。
反思可以把知识转变成你的认知,改变你的行为,并且会产生复利效应,以后的每一天,你都会比昨天更好。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于年龄,
甚至不是来自于经验,
而是来自于对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
的能力。
——成甲《个人知识管理》
最后,惯例,总结一下。
六个字
精简、重复、反思。
你get到了吗?
进波说:
如果你真的看到了这里,你知道吗?你竟然有耐心看完一个四千多字的文章,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那么希望你可以做到,也希望能跟你交个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