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吻合时,就会进行思考。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果。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主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一年四季,家长忙于农田,或是忙于打工,加之大部分没有督促孩子预习的习惯,因而作为乡村一线教师,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在授课前,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布置适量的预习任务给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通过自己查资料,研究新知识,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上有侧重点的认真听课,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先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再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读熟课文,读懂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预习做的好的学生,预习不到位的可以及时点拔指导,以激励他们的预习积极性。如此一来,天长日久,始终坚持,应该会有令人欣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