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化繁为简,别开生面;独辟蹊径啊,妙趣横生!梁冬吴伯凡,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同学会,一期一会。”作为《冬吴同学会》的骨灰粉,不仅每期必听,还反反复复听。每天一边刷牙洗脸、洗衣做饭,一边收听喜马拉雅——《冬吴同学会》,提升认知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经常是小梁同学在节目那头开怀大笑,我在音频这头独自傻笑,手上干着活也一点不觉得累了。小梁同学经常会在节目里提到他的老师蔡志忠先生,讲一些他的小故事,久而久之就对这位漫画大师心生仰慕。后来又看了梁同学制作的《生命·成长》《生命·觉者》系列纪录片中对蔡志忠先生的专访,在节目中这位长发飘飘酷似仙人的大师(其实他的发型还让我联想到了《神雕侠侣》中的裘千尺,只不过这个人物形象与蔡志忠先生相差甚远!)谈到了他的生命观和教育观,其中有几句话印象格外深刻:“一个人把自己活出自己是最重要的”、“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就会自然而然成功”、“成功就是你做出了什么事,而这个事让多少人多长时间获益”、“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他用他的大智慧将生命活到了极致,用他“无为而治”的方法教育孩子,不愧为一个“开悟的禅师”。
偶然有一天在株洲市图书馆的智能书屋看到蔡志忠先生的自传——《天才与巨匠》,如获至宝,赶紧借回来一睹为快。果然不负所望,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因为读得太快,还想细细回味,干脆写篇读书笔记温故而知新。
一、序言
“偌大的冰原
唯一会动的只是山雀的眼睛
我像走在北极的一匹狼
宇宙孤寂得唯有一人存在
默默无言、朝向梦想
唯一会听到的只是那颗炽热的心”
“没有孤独
什么事都干不了
当我们闭口不言,处于孤寂时
大脑便喋喋不休地说起话来了”
在序言的开头他写了这样两首小诗,描述了他坚持梦想、孤独前行的专注和执著,也揭示了他在多个领域都能有卓越成就的原因。尽管出生于贫穷乡下,没有家世、没有学历文凭、没有显赫背景,但他始终心无旁骛地追逐梦想。既是漫画大师、动画导演,也是桥牌冠军,自学物理、数学、日语、英文,研究儒释道,收藏铜佛,每个领域都力求做到极致。
有人问他:“如果时光倒流,你会不会改变初衷,从事别的行业?”
他回答说:“开玩笑,请问世间还有什么比美梦成真更快乐的呢?”
在序言里他重点提到了“观念”,他认为改变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改变观念。“努力和毅力只是一时,改变观念才是一生一世。”说到观念,我首先想到的是三观。世界观过于宏大抽象,而我对世界的了解知之甚少。尽管工作十多年来,每年都会走出去看世界,也会通过阅读收听等方式认识世界,但说到世界观还是一脸懵逼。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直到现在我才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什么样的人生对我来说是真正有意义的?哪些东西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的?答案渐渐浮现,却依旧模糊。其实从小我就知道名利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还记得刚进初中时因为入学成绩优异被老师任命为班长,为此郁闷了整整一个月,直到一个月后因为不作为被老师撤职,才终于如释重负。曾有亲友开玩笑似地问我:“怎么你工作十多年也没谋个一官半职,还是个普通老师?”我说:“无官一身轻,给我也不想要。”至于物质方面的欲望从来都不高,除了经常光顾菜市场,超市也不怎么进更别说逛街购物。直到现在很多衣物都是亲友赠送,买件三十块的T恤可以穿上好几年。名利不重要,对我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到了“自由”。中学时代,在语文书上读到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甚是喜欢,至今记忆犹新。刚开始上网那会,我给自己取的第一个网名是“freeman”。灵感来源于当时非常喜爱的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演之一是Morgan Freeman,影片中有句台词“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很长时间我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对自由的渴望,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独居,一个人健身,一个人做饭,对我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何改变观念,蔡志忠认为唯有通过思考。“面对现实情况的改变,只会一味自我要求加倍努力是没有用的,唯有通过思考,改变观念,才能从竞争激烈的‘红海’,转为吃香喝辣的‘蓝海’。”“努力不等于效率,努力之前要先思考,要有方法,才能抵达目的。”因为有独立的思考不懈地坚持,他才能免受外界干扰,听从内心的声音。
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这样说道,“每个人的一生更应该思考:我来这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想清楚之后便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活。”“我们只有一辈子,我们只能活一次,生命无法重新来过。生命不是只用来换取权势、名位。”思考才能让自己的目标更清晰,行动更有力。他的这番话也引发了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总结:梦想、观念、思考。
二、第一章:茄冬下的男孩
“1948年2月2日,当日风和日丽,天空毫无异象,我很平凡地诞生于台湾中部一个靠山的小村庄。”一个曾经期盼自己能有特别身世的小男孩,就这么平凡地出生在台湾一个平凡的地方——花坛。“花坛有一棵很高很大的茄冬树,所以花坛又称为茄冬下,我就是茄冬下的男孩。”
“不平凡的奇迹是三家春这个平凡小村,在我诞生那年盖了一座改变我一生的小教堂。”当蔡志忠一岁时,他的二哥每天早上抱着他到村里的天主教教堂上课,在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听经文,三岁半之前就听了1000个故事。因此,他认为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他从小在教堂耳濡目染之后引发自发性思考才变聪明。
“明朝天异元来禅师说:‘每个人出生之后,要疑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套用西方的讲法,就是每个人在人生一开始,便要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们打开门走出去,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我们开车上高速公路,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目的地。然而人生这么长的旅程,竟然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岂不是很荒谬?”所以,他建议每个人应当了解自己,及早打造梦想,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岁半他就开始思考,想知道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会什么?能成为什么?四岁半,因为父亲送的一块小黑板,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立下志向:“只要不饿死,我要一生一世永远画下去,一直画到老、画到死为止。”(在第二章他还提到爱画画应该是信仰天主教的缘故,教堂上课的道理班课本每页上方都有一张插图,教堂里也放很多本大本彩色漫画,每年圣诞假神父还会送有精美图画的圣诞卡片与贺年片。)从蔡志忠的成长经历来看,小时候多听故事,多看图画不仅可以提高智商,对整个人生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虽然这本书的名字叫《天才与巨匠》,不过蔡志忠认为天才并不是天生的。“我们的父母生下肉身这个硬件,但心智里面的软件则要我们自己灌进去。天才不在基因里……它来自从小接受外来的长期刺激!越早启发与刺激就越有成效。”“智商不是天生的,智商是生下来以后再灌进大脑的。而负责为子女重新灌进软件,最关键的人物是父母亲!”
“启发你自己的子女,
让他们的心充满想象力。
鼓励他们努力做自己,
帮助他们完成心中的梦想。”
关键词总结:梦想、教堂、故事、图画。
三、第二章: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
“人没有梦想,
就像蝴蝶没有翅膀”
蔡志忠的父亲是花坛书法第一人,从小看着父亲专注用心书写书法,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不盲从的态度,也让他从小便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好习惯。他的父亲一生安于贫穷,对人生的体悟充满着智慧:
“天下有二难:登天难,求人更难。
有二苦:黄连苦,贫穷更苦。
人间有二薄:春冰薄,人情更薄。
有二险:江湖险,人心更险。
克其难、安其苦、耐其薄、测其险,可以处世矣。”
蔡志忠的父亲不苟言笑,用行动影响孩子。而他与母亲则无话不说,母亲总会用言语给他支持。蔡志忠的母亲很爱看歌仔戏,两个月一次的歌仔戏班巡回到花坛戏院演出时,他的母亲一定不计一切后果去看戏。宁愿忍受他父亲臭着脸一整个星期,也要飞到戏台前过过瘾。他在书中这样写道:“长大后,我发现我的好胜心来自于全乡书法第一的父亲,但我的成长与个性形成,大都来自于母亲。沉迷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横眉冷对千夫指,不理会世间的价值观和别人的看法,随着心中想法而行为,这些特立独行的个性是来自我的母亲。”“通常小孩都是由母亲带大的,因此小孩的个性也大多来自于母亲,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这样形容父母对家庭的影响:“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前进的方向,母亲的情绪影响家庭的氛围。父亲有大格局,母亲有好情绪,家庭才能有好风水。”蔡志忠的家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由平等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的勇敢和自信。从小到大,他的人生都由自己做决定,不需要征求父母的意见,更不会遭到父母的反对。“就算15岁时,要离开家到台北当漫画家,从此不再回来了,也不是去征询爸爸同不同意,而是离家的前一个晚上,去告知他明天自己要离乡到台北发展而已。”
蔡志忠六岁上小学,刚拿到课本就闻到了“知识的味道”。由于在天主教堂听了上千个圣经故事,同时自己又阅读了大量的名著刊物。九岁时,他就对漫画有了自己的认识:“漫画的要领是:故事!故事!故事!画画技巧只是呈现故事的工具,漫画是故事的手段,漫画只是故事的语言。充满情感的内容才是王道。漫画最重要的还是:吸引人的故事内容!”小学六年,蔡志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爱思考,爱提问,很多问题老师也没法解决,他因此养成了有问题自己找答案的好习惯。在学校负责花圃,六年的种花经验也养成了他长大后喜欢种植花草、喜欢自然的好习惯。四年级在学校乐队负责打小鼓,培养了他后来对音乐的兴趣。初中入学考试,他所在的三春小学5个最厉害的男生考彰中,5个成绩最好的女生考彰女,10人中只有他考上,其他则全军覆没。小学毕业,蔡志忠成为全校唯一一个考入名校——省立彰中的学生。
人才济济的彰中,有倡导自由思想的好校长,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也有不明是非的坏老师。上初一时,蔡志忠因为看球赛没打扫教室被记小过,好心帮老师签名被打手心,这两次处罚经历,让他对老师有了一点偏见,以后更愿意自学。
初二时,级任导师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就对同学说:“读书并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读书中获得好处。每个人现在就要思考将来要干什么,当你已经决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现在就可以开始做了,千万别等到念完所有的书,大学毕业后才去做!”黄老师的一席话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因此下定决心:“只要有机会成为职业漫画家,便立刻放弃学业去画漫画。”初二的暑假,他画了四页漫画,寄到一家小出版社,不久后收到了让他去台北画漫画的邀请。就这样,这位15岁的少年自动休学,独自一人去了台北,开始了他的漫画生涯。成名以后,媒体记者问他:“当初决定休学画漫画,有没有经过痛苦的抉择?”他回答说:“一个人能走自己的路,又能以最爱的漫画为职业,哪里会有痛苦!”“我们犹豫不定,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当漫画家是我从小的梦想,选择自己的挚爱当职业漫画家,怎么会有痛苦煎熬的事情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