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推进拓宽现代化道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着重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深刻阐明了“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这一主题中的关键所在,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时也为“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现代化之问给出了中国答案。

      人民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讲话进一步向世界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导向、遵循人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蕴含人类社会美好理想、推动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现代化。值此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充满艰辛之际,中国共产党当进一步锚定人民美好向往,顺应人民进步渴望,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在现代化道路中发挥榜样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立足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六个必须坚持”的首要内容。也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在民主革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到如今现代化进程中跨过一道道难关、取得一场场胜利,发展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人民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色,人民立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归根结底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当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论遇到任何情况,我们都应当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制定政策、实施措施中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永远为人民谋幸福。

      发挥人民群众的中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现代化,哪个政党领导的现代化,人才应该是主体。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就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是我们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源泉。因此,现代化道路,必须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要激发人民群众的追梦热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还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汲取到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尊重好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抓紧抓好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人民群众的中坚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伟大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坚定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人民利益的至高无上,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来都不单纯指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从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如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始终遵循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的原则,始终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道路中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差别,更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性超越。

供稿:喀纳斯景区党委政治部 马小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