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说得是司马懿与诸葛亮在西县这座空城斗智的故事,诸葛亮通过抚琴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利用司马懿的疑心智退十五万魏军,从容退往汉中。
马谡因不听诸葛亮计谋,失了街亭,导致司马懿长驱直入,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命三军退守汉中。
为了能够顺利撤往汉中,诸葛亮作了周密部署:
一、命关兴、张苞各带三千兵士,沿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只可鼓噪呐喊,权作疑兵,以惊吓敌人,不可大战,待魏兵退尽,速回阳平关。
二、命张翼引兵速去整修阁道,以备归路。
三、命姜维、马岱各引本部兵马断后,先埋伏于山谷之中,待大军退尽,方能收兵。
四、命长史杨仪速派人报知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军民迅速撤回汉中,令派心腹之人将姜维老母接回汉中。
五、命张嶷带五千兵士随诸葛亮一起退往西县,搬运粮草。
正在诸葛亮紧锣密鼓安排退路时,司马懿则带着十五万大军往西县而去。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便对司马懿说道:父亲,何不乘胜追击,进攻阳平关打开入蜀通道。
司马懿道:街亭小胜,全因马谡自作主张,这才让我侥幸胜之,诸葛亮非等闲之辈,我若去取阳平关,他(指的是诸葛亮)必从背后夹击我军,前后夹攻,我军必败。
从司马懿司马师父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对诸葛亮用兵有着清晰的认识,也非常忌惮!
一旁的司马昭(司马懿次子)便问司马懿:那父亲现在又为何亲率十五万大军去取小小的西县呢?
司马懿道:西县虽小,乃蜀军屯粮之所,又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要冲,得到此县,三郡可得也!
从司马懿司马昭父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几个信息:
1.西县乃屯粮之所,得到西县,可补充军粮。
2.蜀军无粮则军心涣散,可降敌士气。
3.西县虽小,但意义重大。(得西县可平三郡)
司马懿说完,下了两道命令:
一、命司马师派前队前往西县哨探,另外特别关照:切记小心,谨防伏兵。
二、命司马昭多带快骑,监护我军两侧,以防蜀军偷袭。
从这两道命令中可以看出司马懿的谨慎,也印证了一句老话:小心驶得万年船。
正在这时,诸葛亮在西县亲自布置运粮,对粮guan说:
西县粮草,火速运往汉中,不得留给魏军。
此乃诸葛亮坚壁清野之计。
粮食装到一半,军士来报,丞相(诸葛亮的丞相之职由刘备任命),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已到西县附近,粮guan听罢,非常惊慌,连粮册都掉到了地上,诸葛亮忙到城楼观望,只见尘烟漫扬,大军将至,立马下令道:
速将城上旌旗隐蔽,守城诸军,如有擅自出入,高声说话者,立即junfa从事,魏军来时,不可轻动。
这段话表明了诸葛亮镇定自若,临危不乱。
诸葛亮布置完这一切后,来到内室,望着那把黑色的鹅毛羽扇,苦思良策,正在心烦意乱之际,突然手中的羽扇碰到了桌上的古琴,发出了脆耳的响声,诸葛亮望着桌上那把古琴,心中顿生一计,连忙拿起古琴往城楼走去。
城楼抚琴,童子当立,虚虚实实,智斗仲达。
司马懿此时已来到西县城下,他左顾右盼,寻觅着诸葛亮的身影,这时他儿子望着城楼上的诸葛亮说道:父亲,快看,诸葛亮。
司马懿望着摇着羽扇的诸葛亮,心中大惊,心想:莫非孔明早有准备,专侯我也。
接着又望见城门大开,只见童子,不见军士,时而扫地,时而赶羊,司马懿心中顿生疑惑。
正在司马懿疑惑之际,他的两个儿子叫道:父亲,快看,诸葛亮城楼抚琴呢?
司马懿循声望去,只见诸葛亮身边多了两位童子,一位拿羽扇,一位拿宝剑,立在两旁,而诸葛亮抚琴弄曲,则像仙人一般。
司马懿的里两个儿子说道:我看诸葛亮故弄玄虚,不如带兵攻城。
司马懿忙对两个儿子说:不可妄动。说罢便侧耳听琴。
司马懿这一听听得入了迷,还从琴声中听出了一点端倪:
司马懿边听边说:这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指端似有百万雄兵。
这段话说明司马懿精通音律,他从诸葛亮的琴声中听出了一股气势,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的两个儿子便说:我怎么没听出来?
司马懿忙说:你听,似山涧小溪,清澈见底,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诸葛亮定然是胸有成竹!
这两段话说明诸葛亮有两个优势:
一、胸有成竹,在心理上占了优势;
二、不战而屈人之兵,在junshi上占了先机;
司马懿对这次听琴做了一个总结:心乱则音躁,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泰则音清。
司马懿最后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欣赏:我与诸葛亮虽为对手,但我能从他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声,堪比知音,理应惺惺相惜。
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也!我能为诸葛亮知音,不胜荣幸。
说罢,司马懿下令撤军,也让诸葛亮长舒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