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课堂是本真的。需要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课堂如歌,在起承转合中体现课堂的韵味和灵气,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精神栖息的家园。努力创设理想课堂,让孩子在简简单单温文尔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吟诵诗词——开启诗意黎明
吟诵是古诗词学习的本真。我引领学生回归经典诵读的原生态——开启吟唱晨诵课。每天早晨,精选一首诗词,根据诗句平仄规律,让学生自己谱上曲子吟唱。一开始他们不好意思,我就鼓励学生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天生的曲作家。” 学生放下包袱大胆唱出来。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呼与应中,诗句变成了音乐的流,整个早晨,整间教室,洋溢着诗句的音韵之美。
二、读谱填词——培养预习能力
语文教学宏观有理念,中观有思路,微观有方法。语文教学要顺应儿童发展规律,蓄势而发,顺势生长,为生命奠基。
本真语文课堂从预习开始。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出科学预习六步曲:1.课文大声读出来——课前朗读课文三到四遍;2.生字新词举一反三——识字解词,手不离字典;3.把准课文脉络——标出自然段序号;4.读通课文的意——逐段弄清课文基本意思;5.读出课文的魂——从关键词句读出言外之意;6.悟到课文之惑——有疑问大胆提出来。课堂上,如果哪位学生做到了其中一条,就奖励自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预习为高效课堂插上了翅膀。
三、聆听序曲——聚焦学生思绪
如果说一节课是一首歌,那么导语就是序曲,一定如高山流水一样,沁入学生的心扉,让学生的思维在轻音流淌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如讲《匆匆》一课时放一段《时间都去哪儿啦》的音乐,将学生带到时间流逝的惋惜氛围中,随着情感的循序渐进,体验时间的珍贵和不可再生也就水到渠成了。如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提出:“有一次,老师到野外去玩,迷路了,请同学们帮一帮老师,怎么才能走出去?” 如在讲《只有一个地球》时“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存在了,我们怎么办?”
导入是一堂语文课传情的开端,一个良好的导入拉开了理想课堂的序幕。
四、扣人心弦---精读深思妙写
语文课堂这幅扁担,一头担着课程,一头担着生命。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启迪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文章的精髓,让听说读写训练大珠小珠落玉盘,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临死前的严监生》在品析人物形象上,我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深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如当大侄子说的不对,他摇了摇头,此时他想什么?当二侄子又没说对,狠狠摇又是怎么想,当奶妈也没猜对时,他又闭眼摇,又是怎么想。通过让学生展开想象,走入人物内心,由此,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的人物形象就丰满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拿起笔来,自主选择场景,为课文补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让生命的本真在语文课上生成并延续。
五.余音绕梁——经典阅读常规化
一课文是学生阅读的母本,而非全部。我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大量阅读、海量阅读。
如当学到《凡卡》时,引领学生阅读《套中人》和《变色龙》使学生对契诃夫短篇小说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把读写相机结合,提高学生读中有思,思中常写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能力在阅读中不断提高。
再如《临死前的严监生》,学习将要结束时,我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猜“严监生这样一个吝啬的人物,在他大老婆王氏生病时舍得花钱为其治病吗?王氏死后,他舍得花钱置办丧礼吗?哥哥入狱,他舍得花钱保释吗?”学生都说:“不舍得。”这时老师来了一句:“你们错了,他舍得。”让学生大为惊讶。这样,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渴望阅读《儒林外史》,去深入了解严监生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巧妙地把学生的兴趣从课堂引向课外,让学生去寻根探源,窥一斑而展全豹。
本真语文课堂体现“三本”。即学生本真,教师本位,课堂本分。以语文的方式教语文,以如歌的方式教语文,在韵律中体验语感,在节奏中体现美感,在音韵袅袅中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我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