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期对蒋勋老先生的访谈里,蒋老先生谈到了他的财富观,其中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我永远都不会嘲笑富有这件事,因为你没有穷过,你哪里知道穷多么可怕,穷可以逼到人甚至可以没有人性。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钱有多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平凡的大多数。现在普遍存在的住房压力、还贷压力,本质上就是钱不够,钱若是多,这都不是事儿。大家谈到的生孩、养孩子的压力,教育的压力,很大程度上也是钱不够,没钱为了生小孩耽误那么长时间,没钱做那么多产检产后恢复,没钱请月嫂,也没钱支持孩子学他可能感兴趣的许多东西。这就是现实。
关于这个事,脱口秀大会上还有一个段子,程璐说很多人养狗很困扰的一个事情就是遛狗,然后他说,这件事很简单,买狗的时候配套别墅。他还提到,我们等公交的时候,想坐的那辆公交总是刚刚走,让人很心烦,问题的关键很简单,没钱,不然直接自己买一辆,或者就在公司附近买套房子,甚至你还可以选择在家办公。虽然是脱口秀大会的段子,但是也多少是我们的心声。
但是关于“没有经历物质缺失的痛苦,你永远不知道钱有多重要”这个事情的理解,可能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if !supportLists]1. [endif]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人的需要的满足层级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许多层次的需求,但是对于更高层次的需求,一定是在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你可以一时饿着肚子谈论诗歌或者远方,但是天天饿着肚子,甚至遭受饥荒,恐怕这个时候你是没有精力去谈论那些更深意的东西,你需要活着,就需要先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需要用金钱获取食物填饱肚子。这就是最真实的情况。
[if !supportLists]2. [endif]物质世界的满足能为我们追求精神世界提供保障。
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化风潮,但凡文人墨客都喜欢拜为某某大师或官家的门客,自此自身衣食也会有一定保障。偶尔你也能看到几个穷困潦倒的文人才子,但是在他的一生中都还是会多多少少接受他人的资助,这样才有继续创作下去的革命本钱。这个道理很简单,你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家里妻儿都养不活,你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精力去专心研究和创作呢。
到了现代,很多优秀的人才能够越来越优秀除了与自身的努力有关,与物质条件的充裕也不无关系。比如,你没有足够的金钱,你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多更专业的培训,甚至如果想要继续深造考研、读博都是需要资金的支持,更不要说出国留学。
现代世界的贫困,已经不仅仅是物质的贫困,还有由物质衍生出的精神世界的贫困,以及后续增长的无力。
[if !supportLists]3. [endif]物质的缺乏可能形成代际贫困
BBC有一个纪录片,叫《人生七年》,这部记录片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一次。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的来自上层社会的精英家庭,有的来自普通的中产阶级,还有在孤儿院长大的贫民。他们花费了55年的时间来记录这14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就是为了探讨一个话题:不同阶层的人在未来是否改变自己的出生。
结果你猜怎么样?
虽然我们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基本上一致。原有阶层的小孩长大后也很难跳出自己的阶层,贫穷的仍然贫穷,平凡的依旧平凡,富有的仍是富有。
所以,你很难忽视钱的力量,很难忽视它作为社会资本对于人成长环境中起到的作用。这种阶层的固化,也让我们品尝到了物质的缺乏,竞争机会的缺乏。
[if !supportLists]4. [endif]我们又该如何去看?
虽然说阶层的固化很难改变,但并非不可改变。通过《人生七年》,我们也看到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阶层,从普通走向了精英,他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这种成功的几率也很小,但是值得一试。
我们要达成自己精神的深化,甚至是自我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我们正视物质的力量,这种正视既是动力也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