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颠覆式成长》。
这本书是由被《财富》评为“Twitter最具影响力的55位女性”之一的惠特尼·约翰逊所写。作为商业顾问,作者见过太多的个人成长案例,她发现:无颠覆,不成长。现状都是暂时的,但如果你沉迷于现状,未来就会离你越来越远。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自恃的5个内容,希望能帮你突破成长瓶颈。
①
『随处可见的“自恃”』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管在岗位上取得过什么成绩,随着资历的增长,我们都会在心理上形成某种优越感。它的表现是,我们的内心或多或少都会认为自己拥有某些特权和优势,这个就是“自持”。
尤其在当下企业这种排资论辈的环境中,不少人都仰仗着资历,对周围人产生了某种心理优势。即便有时他们也能察觉,试图加以控制,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刚愎自用之嫌。
这种自恃是有害无益的,它会让我们固执己见,降低成长效率。其中,最突出的两种自恃是:文化自恃和智力自恃。前者对外形成了自我保护,后者对内划清了人际界限。
②
『文化自恃』
想让企业运转良好,让管理者和员工形成强大的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氛围下,大多数人都会借助自己在企业内部的位置,来定位自己的价值。
可是,这种归属感在我们的精神层面,会形成文化自恃。毕竟,企业内部宣传的导向都非常正面,非常积极,这容易让员工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甚至认为一切都尽在掌握。
最简单的现象是,隔行如隔山。很多人甚至对其他行业的基本运行规则都不懂。而且,和大多数人想的不同,越是身处高位的人,可能越搞不清其他行业的门道。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曾提到“出乎所有人意料,西尔斯百货被淹没在了各种赞誉声里,公司高层对市场的变化置若罔闻,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软肋,败在了自己盲目的自恃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③
『文化自恃的解药』
对个人而言,如果沉浸在公司的自我宣传,或大众媒体的吹捧中,就非常容易短视。尤其是人的自我惰性,会让我们满足于当前的文化环境,想要改变或提升自己,就必须把自己置身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或文化背景中。
想解决文化自恃问题,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是:拓宽你的社交网络。因为在原有的社交环境下,你听到的基本都是雷同的内容,大家倡导的文化和评价标准几乎是一致的,这更坚定了你的想法和信念。
拓宽社交网络不是说加几个微信好友,进几个社群聊聊天,说说话就够了。而是要把自己置身于不同的工作环境下,比如通过兼职、公益活动和各种体验式的社会活动,融入进去,体会不同环境的衡量标准。这样,新鲜的想法和各种创意就会源源不断涌进来。
④
『智力自恃』
对于文化自恃,在我们和圈外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有时还能体会到差异。可智力自恃,就非常难察觉到了。
比如,那些混迹社会,凭借圆滑和小聪明讨生活的人,大多看不上从象牙塔中走出的学究,相反也一样;企业中的顶级高管,几乎不会理会工人的想法;互联网原住民对传统媒介,很难做到尊重。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缘由,只是双方不同的成长背景带来的理解隔阂。
可是,那些做出大成就的人,都是能跟各种群体打成一片的人。因此,不能解决智力自恃,很难理解不同群体的想法和看法,这对成长和决策没有一点好处。
⑤
『智力自恃的解药』
我们习惯于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更乐于接纳那些我们觉得不错的人的观点。可是这种接纳,未免有点太过狭窄。在《写作改变世界》这本书中,作者提到“选择‘我们’或‘他们’这样的人称代词,本身就表明了立场。”
可能有人会讲,那我也不能什么人的话都听啊?
没错,解决智力自恃问题,不是要你接纳一切,最好的方法是:对待不同群体,你要用自己的语言尝试传递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沟通对象是老板、顶头上司、下属,还是自己的孩子,你都要让他们听到你的声音,然后关注对方的反馈。
如此,在多样性的反馈中,你才算走上了快速成长之路,而不是固执己见,听不见其他群体的声音。当你主动做出改变,你会发现自己曾认为准确无比的判断和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这就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机会。
总结一下,我们很难改变他人,只有改变自己。这些自恃更像一种约束,它让我们看不见更多的路,发现不了更多的选择,失去了更多的机会。只有先意识到这些问题,再谈改变,你的成长才能更坚固、更持久。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颠覆式成长》 [美] 惠特尼·约翰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