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6点儿子有篮球课,我今天在学校值班,担心回到家再做饭来不及,于是我打电话给儿子让他把米饭先蒸上。
儿子正在小区里和小朋友们一起打篮球,接了我的电话,很不耐烦地说“为什么让我做这件事呀?我晚上不吃饭了。”
听到儿子满是不耐烦的口气,我内心充斥着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的感受,我安静了两秒钟,让自己的情绪在心中生长然后消亡。
我意识到儿子正在和小朋友打篮球,他这会不想回家帮我煮饭这很正常。
于是我温和地对儿子说“宝贝,六点你要去上篮球课,即便你不吃饭,爸爸妈妈也要吃饭呀。妈妈现在特别需要你的帮助。”
没想到儿子情绪也平和了下来,说“好的,妈妈,那我现在回家把米饭蒸上。”
这让我喜出望外,我也马上回应儿子“谢谢你,宝贝。”
后来,儿子回到家后,我又电话指导儿子怎么蒸米饭,儿子顺利完成任务。
这让我再一次意识到,任何情况下,如果我们把情绪的因素去掉,拿出最真挚的感觉,我们就可以和孩子创造出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当孩子感受到我们不是在朝他们发作,他们了解到我们担心的事情,会和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忙着和我们作对。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学会控制和驯服自己的情绪反应,好让孩子倾听到我们的真实感受,而不是被我们的情绪爆发吓跑,或者把我们拒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