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一王尔德    文中讨论的是这四个主题理想与现实; 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感情与理智。

  3月8月完成了《月亮与六便士》的二读,在我的印象里面让我读两遍的书是极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夏洛的网》,《雪国》,《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本书读多遍总是有益的,可我实在不喜这样。如果将一本书读多遍,那不就等于承认自己的纪忆力很差,虽然,我本身记忆力也没多好,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你第一遍记忆里对书本的印象,那使读很多遍过很长时间后能记住的其实和第一遍相差无几,当然这样说可能是荒唐的,但我确实是这样认为的。但我自己从《雪国》二遍阅读后的感受来看,我觉得一本书多读几遍其实也无妨,只要自己觉得这本书值得就行了,也许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生涩难懂的地方,第二次再读就会茅塞顿开,甚至那些隐喻、暗喻也可以看得懂。

  书中:想到有那么多书被写出来,作者满怀期望,等待命运。一本书要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即使获得认可,成功也转瞬即断。天知道,一本书要花费多少心思,经历多少磨难,忍受多少辛酸,只是为了让偶然读到它的人消磨时间,在旅涂中解闷儿。我常想,作为读者永远在同一本书上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作者少,作者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就写出一本书,而读者却在几天之内就可以看完,不论一本书看多少遍对于读者来说都是“划算”的,看得越多自然也越赚,当然了看得书越多,也会发现自己看得书越少。

  月亮本就是我十分喜欢的物象。我曾写过这些:只此一刻,三千青丝似绢流,明月不同伴行人,霜花入眼。明月无情山有情,思君伴水长绵流。

  看到月亮我总会想要回忆《月亮与六便士》,届时我就又会想到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对于他来说应当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他作为丈夫,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为了自己画画,说抛弃便抛弃了并目心中没有任何动摇,作为丈夫,父亲他当然是不称职的,从朋友的角度来看,拯救了他的生命,他却丝毫不感激,甚至诱导他的妻子,并且导致了布兰尼的自杀,书中的自私自利便是很好的评价。但是从艺术家来讲他却是赤忱的,他为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那困火焰,他可以抛弃自己的工作,家度,即使一贫如洗,忍受寒冷,饥饿也愿意,阻挡其他人走上艺术的困难在他眼中跟本不值一提,身体上的用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能提起画笔,就算没有纸张,那又算得了什么,他享受的创作的过程,就好比哑巴终于可以说出话,去宣泄心中的想法和他所遭受过的不公,可是结果似乎也没那么重要,最后斯克里德先生让阿塔将自己恢宏的巨制焚烧待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那是怎样的一种凝噎,喉咙发不出声可是泪水打湿了砚台,泪珠润色了墨汁,笔尖便有了无限的活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