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能够成就霸业,这四对相国和君王CP功不可没

治世的君王和开国的君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尤其是在用人上。纵观秦国历史,其中有这么四位君王,值得去探讨。因为他们用人都有一套,而且非常用的很巧妙,结合当时本国的情况,各诸侯国的情况,任用贤能,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重用外臣。

什么是外臣?

这个说法,要回归到当时春秋战国的环境中去。那个时候大家还没有同一个民族的意识,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都是以本国为重,而且这些诸侯国本来就是周王朝但是按照贡献分封的,封地基本以某个姓氏为主。

而诸侯国的国君当然是重用自己人,自己家族的人,这样比较容易统治封地。这就出现了累世公卿,当时又没有科举制,更没有郡县制,都是分封,周王室分封诸侯,诸侯分封自己的儿子亲戚去镇守管理各个城镇。

那么对于不是本国的人,就称为外臣,很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无论是君王还是臣子都会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诛。所以当时人们都是认为我是秦国人,他是赵国人,你是楚国人等等。在这种环境,秦国逐渐强大,可以说靠的基本都是这些外臣。

秦穆公用百里奚

秦穆公让秦国称为五霸之一,正是任用了贤能百里奚。而这个百里奚就是虞国人,在春秋时期除了五霸之外,还有很多小的诸侯国,虞国就是其中一个。也有羊皮换相的美誉,百里奚就是一个外臣,后来百里奚又推荐了蹇叔。

百里奚被重用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这两个人辅佐秦穆公,让秦国第一次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晋国,成为中原的霸主。

秦孝公用商鞅

商鞅变法,很具有代表意义。商鞅是卫国人,去过好几个国家,都没有被重用,后来到了秦国,秦孝公正在招募天下人才,就重用了他。当时的秦国是外忧内患,家族士大夫乱政。到了战国时期,被魏国大将吴起一仗打的差点灭国。

之后一直被魏国欺负,秦孝公励精图治,重用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虽然残酷了点,但乱世需用重典,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秦孝公和商鞅也是一对很好的CP组合,虽然商鞅的下场惨了点,但一生的抱负实现了。

秦惠文王用张仪

张仪在青史留名,一代纵横家。张仪是魏国人,当时的环境是三强四弱,秦国要想独强,就必须连横,联合一两个国家,欺负下其他的国家,扩张领土。外交就变得很重要,需要的就是一个纵横家,外交牛人。

张仪就找到了用武之地,时势造英雄,他的才能也正好适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而在秦惠文王死后,张仪不被重用,后归魏国,做了两年相国死去。

秦始皇用李斯

李斯是楚国人,被秦国相国吕不韦培养,后被秦始皇重用,李斯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秦始皇采用他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等,当然也采用了他的焚书坑儒建议。

秦国当时的情况已经是一家独大了,统一六国也是趋势,而李斯正好在这个时候出现。能力就是如何统一管理,如何治理天下,尤其是民族融合方面。秦始皇死后,到秦二世,李斯不被重用,最后被腰斩。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有这么个规律存在。然而正是这四对最佳CP组合,才造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

本文由昨日学堂原创发布,昨日读史记(十六),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秦得百里奚 没读过前面历史的人可以左转(【老秦人的故事】9、秦之霸业)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元年,因为茅津被...
    枫离秋阅读 4,612评论 0 0
  • 从小我就是一个不挑食的主儿,很少有不爱吃的东西,小时候胃口也特别的好,算是挺好带的一类小孩吧,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好...
    杜美慧阅读 1,657评论 0 0
  •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
    Sherry海洋饼干阅读 11,740评论 0 1
  • 我又一次把自己搞丢了 路痴路痴路痴路痴路痴 每天都在把自己搞丢的路上 终于走了回来,还特别有成就感? 作为一个资深...
    YIBAO阅读 9,678评论 1 10
  • 不能改变你的知识,某种程度上都是无用的。 这一点就是真理。学习的知识不能应用不能改变,不去不学,职场人学习太难了。...
    每个开始的人阅读 1,3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