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天赋神话,解锁卓越密码——《刻意练习》书评

在大众认知里,天才总是带着与生俱来的光环,天赋似乎是通往卓越的唯一通行证。然而,安德斯·埃里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合著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却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剖析,打破了这一迷思,为我们揭示出从平凡走向非凡的实用路径。

作者通过大量研究实例,旗帜鲜明地反对“基因决定论”,认为杰出并非天生,刻意练习才是关键。书中提到,小提琴学生在18岁之前,练习时长最多的达到7400小时,最少的只有500小时,练习时长的巨大差异,直接反映在演奏水平上。而国际象棋大师们,也是经过成千上万小时的刻意训练,才拥有了超凡的棋艺,并非靠天生的神秘能力。这表明,无论在音乐、体育还是学术领域,刻意练习才是塑造大师的核心力量。

那么,何为刻意练习?它区别于普通练习,具有明确目标、专注投入、及时反馈和不断挑战舒适区四大特征。明确目标让练习有方向,比如短跑运动员以缩短0.1秒的成绩为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制定训练计划,每一次练习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专注投入要求全身心沉浸在练习中,摒弃外界干扰,就像画家在创作时心无旁骛。及时反馈是修正错误的指南针,运动员接受教练的指导,根据反馈改进动作,不断提升表现。而挑战舒适区,是刻意练习的精髓,只有不断突破自我,尝试新的、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能力才能持续进阶。

刻意练习之所以有效,与大脑的适应能力紧密相关。大脑如同肌肉,通过针对性练习能发生适应性变化。以伦敦出租车司机为例,他们需要记住复杂的街道地图,经过大量训练后,大脑中与空间记忆相关的海马体明显增大。这充分说明,只要采用正确的练习方法,我们的大脑就能不断发展,提升各种能力。

书中还强调了心理表征在刻意练习中的重要作用。心理表征是大脑对事物的一种认知结构,能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和应对各种情况。比如,经验丰富的医生看到患者的症状和检查报告,就能迅速在脑海中形成诊断思路,这就是心理表征在起作用。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心理表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渴望进步的人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在学习上,学生可以针对薄弱学科,制定具体目标,专注练习,及时请教老师同学获取反馈,不断挑战高难度题目,打破学习瓶颈。在职场中,职场人可以设定职业发展目标,专注提升专业技能,接受领导和同事的建议,勇于承担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实现职业晋升。

《刻意练习》是一本振聋发聩的佳作,它打破了天赋的神话,让我们明白,卓越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人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从新手蜕变成为大师,拥抱无限可能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