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上,我们遭遇的那些坑

        哲学课上,老师不是得挖着思维的坑。一不小心就把学生陷到坑里。爬坑的过程是富有挑战的思维训练。

        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数学符号(≥=≠<>)连接理念和形式”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概念,观念。是一个事物(对你来说最完美的一面。)形式是什么?形势就是一件事物,提取出来的特征,把他们用数学符号连接起来。也就是说他们的关系。因为符号众多,所以一时会有些糊涂。但经过思考之后才知道正确答案。

        就比如说马,马的理念就是马最完美的一面。而他的形式就是提取出来的特征。他们两个比出来当然是理念大于形式。但说不定或许他们被提炼出来的刚好就是完美的呢?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这个可能。

      所以我就觉得应该是理念不小于形式。那也就是说等于和大于形式了。

        还有就是“所谓的理型,就是该事物的实物模子。”这个坑挖的有点儿深了。因为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理型,就像胎儿不知道什么是天空一样。而所谓的理型是事物最完美的样子,也就是人类脑中的具体形象。

        现在回忆起来,真是有趣。

        我们遭遇的那些坑,实则是我们成长经历中的精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