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学生还会害怕别人的一句话吗?
三月的某一天,中午到了吃饭的时候。有人来找她,和她聊天,说着说着就骑车要去吃饭。刚锁了门,另一个人就说,我们直接去吧,我妈一会让别人载上她。后来她就很疑问,要去哪里呢?不是去吃拉面?另一个人说,今天是谁谁家的姑娘结婚走娘家,要去吃席。而她,虽然心里很是拒绝,不大想去,但是想到是自己答应的就没说什么,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哦,我以为你说要去吃拉面呢?
到了那个地方,都是和另一个人比较熟悉的人,其实和她有什么关系呢?好像没有,她只是和别人去蹭饭的。说着就找了位置坐下来,他们开始聊着天,等着人,等着午饭时间的到来。而她真的是百无聊赖,手机本就没有多少电了,就这样出了门。在露天的室外,太阳底下手机的亮度一调大再调大。然后盯着屏幕用来打发这无聊的等待的时光。
终于开始了,一包瓜子糖送上桌。另一个人看了看糖是阿尔卑斯夹心糖和徐福记酥糖,就说人家的糖还是不错啊,边说边翻着吧把糖找出来,还说,我想多吃几块糖。就这样,虽然她也想吃糖,碍于另一人说完了她就没有说话,只是开始嗑瓜子。
磕着磕着终于人陆续来了,菜也开始上了。吃虾的时候直接上了手,她也没有带纸,也不好意思向不太熟悉的人要,就吃了两个就没吃了,手也是等慢慢干了回家洗的。
后来有一件更尴尬的事,另一个人一直说想吃粉丝,想吃粉丝,期待了好久。前面那么多的肉菜,是有点腻了。在粉丝上来的时候,她端的。端着问了句放在哪儿,刚想放下,那一盘子的粉丝和桌子来了个热吻。粉丝全盘都掉桌子上了。只是一瞬间,她的心里感觉很不舒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全掉了,脑子嗡嗡的不敢说一句话,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这时候路过一个人说:好加,这是谁端的,怎么一盘子都掉桌子上了。她不好意思地举了手说:是我。像极了一个犯错的小学生。
桌上的人,见状都说着:这是另一个人等了好久的。没事没事,那个可以再给我们一盘吗……
还好,那个分菜的地方就在他们桌子旁边,他目睹了全过程,不应该是看到桌子上的一盘粉丝,就明白了,给他们重新装了一盘。
她在静下来听别人议论的时候眼泪差点流出来,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其实没什么,只是不小心而已。然后端起饮料,慢慢地喝着喝着,终于心情平静了下来。
也许在旁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罢了,在她后来想起时候或许也认为只是一个小插曲罢了。但是在她心里真的这么认为吗?真的会忘了吗?我想其实未必吧。
其实这只是一顿饭而已,对她来说真的是这样吗?
你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抗压能力还是这么弱。是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吗?是和老师那句:你看她抗压能力就是不如另一个人好,有关吗?还是她自己的性格特征有关呢?
这时候还是想问一问,性格是由遗传决定的吗?后天的环境,别人对你的态度,你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方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