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商业和“百度之恶”

这是一篇在简书撰写的文章。简书的客户端融合阅读、写作与社交功能,功能复杂,极难平衡,给产品设计师提了个很大的难题。

面试被问及最多的是“果壳网怎么赚钱”,这背后的逻辑是:科学传播是公益行为,果壳网是商业机构,当果壳网在这个领域具有很大权威的时候,二者还能平衡么?

果壳网收入不错,几年前就实现了盈利。和大多数公司不同,我们曾多次拒绝客户,原因就是果壳网“科学、理性”的价值观。

有人认为价值观很抽象,是企业自说自话,和生产经营没有关系。有人认为价值观等同于愿景,是与企业行动融合在一起的。这两种说法都有些以偏概全。

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会把价值观作为唯一行事准则,根据价值观制定战略规划。但价值观为企业构筑了一道底线,当企业在利益与良知间无法取舍而天人交战时生效。

但是,如果良知有用,还要法律干嘛?

百度又出事了,“反百度联盟”瞬间开启黑百度召唤谷歌模式,而百度的同学们反应会慢一些,等着转发站在百度一边的文章,总之双方都没法踏踏实实休个假。作为前百度员工、有情操有担当、唯恐天下不乱的产品经理,我来为百度“洗地”了:

  1. 百度作为渠道方,审核好广告主资质、处理好投诉举报,就尽到了法律义务。如果能有针对性治理,就尽到了社会责任。(当然做得并不好)
  2. 朋友圈充斥着各种“百度之恶”,其实是观念保守、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制度造成垄断的市场,助长了这种恶,如果没有根本改变,未来会出现更多“xx之恶”。
  3. 私立医院是必要的市场补充,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规范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调节、立法规范为主,企业参与为辅,不要指望民众变聪明。
  4. 别动不动就有关部门进驻企业,钦差大臣为民请命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规范法律、透明执法才是正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