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人一辈子的药

序子拉少年伙伴林振成一起刻木刻,两人的作品都得到先生们的赞赏,登在《血花日报》上,很是耀眼。

林振成不会画画,总要等序子帮他画好,他再照着刻出来。序子跟他说,要到图书馆去翻翻杂志画报。

“你看你,不看书怎么行?我又不是书!”(好惊人,序子十一二岁,他天然就认为,人救不了人,书才救得了人!他讲不出大道理,但他这么以为,得友如张序子,生之大幸!)

林振成说:“书是书,木刻是木刻,你不帮哪个帮?”

序子说:“刻木刻的人都是自己想的,一辈子靠别人想怎么行?不看书就不会想,你要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才好!”

林振成说:“眼前也来不及。”

序子说:“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都来得及!”

林振成不久成了《血花日报》的木刻明星。有一回他告诉序子:“看书的作用不大。我看了五本书了,刻木刻都不见动静。”

序子说:“书不是药。感冒吃神曲茶,屙肚子吃止泻药。书是人一辈子的药。不当场见效的。”

林振成说:“或者是这样,让人会‘想’。”

序子说:“一本本让人看了开心。不过最近看你的木刻,很有些变化。”

丰子恺漫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这是两位少年对于读书用处的讨论和见解,真是了不起!尤其:“书是人一辈子的药”!人要健康,物质和精神上,都断不得粮食。书融进人的血液和气度里,就像融进林振成的木刻里,要看得出其中的变化,恐怕时间上或早或迟,但得到快乐和养分,“一本本让人看了开心”,却是即时即刻的事情,很确定。

书,扩大了讲,文学,有什么用?

文学是人学,人要了解、探索和成为自己,可以的话,要读一点文学。结交书本里的聪明人,眼界思维得以开拓。引一段尼采的话,我认为是对于一切“有用和无用”之问题,哲学上的回答:

“人类迄今为止认真考量过的东西,甚至都不具有实在性,而仅仅是想象虚构的,严格来讲,是那些病态的,深深有害之人的本能行径编织出的谎言——‘上帝’、‘灵魂’、‘美德’、‘罪孽’、‘彼岸’、‘真理’、‘永生’,所有这些概念都是如此……可是,人们却一直从这些概念中寻找人性的伟大和‘神圣’,所有政治问题,社会制度问题以及教育问题,都已彻头彻尾地变得虚假了,因为最大的恶者被当成了伟大之人,因为人被教育成去轻视那些‘小’事,也就是说,去轻视生活中那些基础之事……”

我认为文学其实是尼采这段话中所讲的“小事”,是“生活中的基础之事”,关乎人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文学分中外、分古今、分雅俗……但无论如何分,到最后,是比较文学,是融会贯通,多出几重解读的天地,和个体生命发生了联系,是一件好事情!

丰子恺漫画“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

——读《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卷二:383-384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