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轮月,高高挂在天边,自十五月圆起,一天一天的消融,一点一点地被夜色侵蚀,从满月到半边再到新月最后成了月芽,然后再跟着日历的节拍,被秋色一点一点的填满,然后再从月芽到新月到半边再到满月。
那种渐退渐进的感觉,让每次观摩的心得成就了起浮动荡,又在细数月圆与月缺的变故,圆满与缺失交替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旅途。
写完这节,觉得连自己的心都被这一阵圆一阵缺的波动感揪了走着,就如同日更的节奏,总是让你的心思和思路都濒临在一种才尽绝望的边缘,甚至有时会有日趋荼蘼的感觉,实在是没有更好的词语或者是更贴近的心事能值得记录下来,而这种压榨和负重感又将挫伤后的那种越挫越勇的潜能激发了出来,觉得被一种信念支撑着,一定得把这个习惯进行下去。
然后持这种小强的精神,顶着那弯新月,走在归家的路上。
而秋的无情与萧瑟,还在继续向灰色调拉低,冷嗖嗖感一股一股地袭来,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群,那种穿梭在车水马龙中,没有一个是自己熟悉的身影,被世界抛弃和遗忘的孤寂感常常会扰上心头,好象也总是在踏着夜色,一身倦意的时刻尤为明显,就是不知是不是在夜晚人的一种常态化的心态作祟?
而月色也呈现一种淡淡的清冷感,那种似有若无的飘渺感让人更增了失落感,就想着,其实世人皆是孤独的,就象神话中的嫦娥奔月,月中玉兔,吴刚伐桂树,每一段都被传说赋予了人们期望的那种美好,达不成心愿的反思,于是天上人间,就被这些偏离生活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所渲染着,涂抹着,或告诫或启发,无论从哪个层面,你总会得到你想要汲取的东西。
有时候,也会觉得现实生活中,因为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是天然呵成柴米油盐原汁原味的生活,多少会嚼着有乏味的时候,内心纯净之人,总会将浓转淡,再将淡汇成清泉,滋养了心田;心高气傲之人,总是舍近求远,将信念和道理堆得高高的,然后有了一种怪现象,表面上看有满溢的感觉,内心却空空如也;而那些误入歧途的人儿,总爱将清澈搅浑,兑进去愤恨不甘和各种杂念,最终水被污了,只有倒掉一个结果,就是不知,在倾倒的那一刻,人是不是也迷失,找不到踪影了。
此刻,与秋月一般,也是清冷或都是寂寞的,但好象也并不一样,前方有家,有家人,有自己坚持做下去的工作,还有远方亲人的牵挂,
对了,书上也有记载,说吴刚的妻子,觉得吴刚在月中太孤单了,便叫她的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斨,飞往月亮,陪伴他们父亲,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
而这样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的节奏,有牵挂和陪伴的感觉,让清冷的秋夜,有了丝丝的温暖入怀,抬头,远远地秋月晕开时,也露了点点的笑意,那无边无际的光呀,将心思拉得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