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次教研活动,有幸观摩了“2019作文课堂大赛”一等奖的示范课,这可谓是我短短的从业生涯中听到的最有文采的一堂作文课。不仅是学生连在座的老师都沉浸其中,实在是一堂引人入胜的示范课。
在介绍这堂精妙的作文课之前,先说说我对作文课的感受。作文公开课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不敢也不愿挑战的领域。每次拿到一个题目,自己心里思路清晰,做成一篇文章也无需太久时间。备课时总觉得这题目不难,按我的思路把他们点一点,学生应该很快能入手。真正上课时会发现有两种结果:一是部分学生被“点到”了,但写出来的文章,从结构到内容都差不多。二是部分学生完全没有“get”到点,写作时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眼看下课时间到了,只好随便编一编草草了事,交上来的文章词不达意,语不通顺,中心跑偏。而作文偏偏又是我们语文考试的大头,不能回避,不能放弃,必须攻克它。在很长一顿时间里,我都陷入与作文课的大战中,无法脱身。我找过范文,带同学们一起分析;让学生们积累语句,学以致用;也跟学生当堂口述分享我对作文题的理解、构思。结果是孩子们生硬的模仿范文,全班文章无二样;让他们积累好词好句,积累的大差不差不说,还不会用;至于现场作文分享,完全没有结果。我在与作文的周旋中一败涂地。而这堂作文展示课,触发了我对作文课全新的灵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介绍、分析。
一、妙题巧问提兴趣。
这堂作文课的题目是“丰富的安静”,由一中的张老师为我们展示。看题目我们已经有很多想法了,如:“安静”怎么是“丰富”的呢。在同学们还在疑惑的空当,张老师抛出问题:你如何理解主题“丰富的安静”,或者有哪些“丰富的安静”的体验?这个问题的设计,给了同学们释放想法的窗口,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接着引导同学们思考“安静”和“丰富”的内涵,得出“安静”指环境、外在状态。“丰富”指内心、体验、情绪、感受。“丰富的安静”指在安静的环境或平和的外在状态下,内心情绪或感受的丰富多彩。到这孩子们对主题的解读已到浅层的理解。接着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深层的“丰富的安静”?这时学生似乎难以理解或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又适时的出示了选项,选项中包含老师自己想象成文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师文一出学生立刻明白了。这样层层深入的解题,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题意,也提起了学生想要叙述的兴趣。回想我的作文课,在解题方面做的确实不够细、不够深,有时甚至跳过了解题这一步,作文课头都没开好最后怎么能生成呢!说来真是惭愧。
二、精当例句激思维。
既然已经弄懂题目,孩子们心里都已有了想法,这想法该如何精妙的表达呢?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多积累古诗佳句、名人事迹等,并且把这些用到作文中,不仅利于你的表达,更能体现你的文笔。孩子们总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作文里却从来看不见。看了这堂课的“写一写、练一练”这个环节,我终于明白来了孩子们眼中的疑惑。在这个环节,张老师课件上出示了这样两个例句:1、丰富的安静,是谢安心蕴千军万马时的指挥若定。2、丰富的安静,是陶渊明身历三仕三隐,领略起落风云后的风轻云淡。例句一出,不等老师下令,孩子们已经开始动笔了,被激发的灵感无处安放,想要书写的欲望是无法阻挡的。有时思维的碰撞就是这么简答又势不可挡。这时孩子们的思绪都动起来了,课堂开始热闹起来了。我也明白了我学生当时的疑惑。
三、师生同写出佳句。
思维既已打开,短短的几句话显然不能让孩子们尽兴,他们燃起的思绪充满了心房,这时老师又提起了刘慈欣的“三体”,这简直是在小火焰上又加了把干柴,孩子们燃起来了!当老师问道:“你们看过他的哪些作品?”有一个女孩子迫不及待抢过话筒说了一连串书名,我们甚至听不清,可见孩子们对刘慈欣是多么的感兴趣,现在的课堂已经是热烈了。接着进入片段练习,张老师出示了一张刘慈欣思考的照片,让学生以“丰富的安静”为主题,描绘“刘慈欣灯下写作(思考)”的片段,10分钟时间,至少100字,并且给了开头:灯,是一盏孤灯……这个环节给孩子指明了方向,引得孩子们文思泉涌、奋笔疾书。不多时孩子们一个个抬头挺胸跃跃欲试,张老师请了几个孩子起来读了自己的文段,这文采这深度,引起了听课老师的惊呼。孩子们的思考太有深度和高度,再加上精妙的文笔,不禁引人惊叹。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惊讶还没有褪去,张老师展示了自己的文章,又把主题提到了另一个高度。此时的课堂已到达沸点,师生共写佳句频出,令人赞叹,真是一堂高潮迭起的作文课。最后,张老师布置了作业:完成一篇以“丰富的安静”为主题的习作,想来课到这里一篇习作对于孩子们来说已不是难事。
这次作文课让我看到细致解题、精妙讲解、勇于下水的重要性,我也学到了怎样能更好的激趣引导,在作文教学这个领域我还有太许多要学习、磨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