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

篇小说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字数一般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本文为大家盘点了中国十五个(含十大)短篇小说,你读过哪些短篇小说?


1、狂人日记(小说)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2、萧萧(小说)


《萧萧》是沈从文于1929年以湘西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描述了乡下一个童养媳的遭遇与悲剧性的命运。小说表现了湘西民风的纯朴,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顺应自然人性的主题意蕴,同时也谴责了旧中国农村童养媳制度的愚昧与野蛮并对历史文化及民族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说语言清新自然,写景优美淡雅,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情节舒缓,细节丰富而微妙。根据沈从文的《萧萧》,导演谢飞与乌兰合导了文艺片《湘女萧萧》,该片由娜仁花主演。


3、潘先生在难中(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 潘 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琐庸俗的思想,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潘先生在难中》历来被称为最能代表叶圣陶短篇小说创作成就的作品。最初发表于1925年1月《小说月报》第16卷第1号。后收入《线下》、《叶圣陶文集》。


4、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小说以抒情散文的笔法,通过老知青对插队生活的回忆,真实鲜活、自然贴切地描绘了革命根据地陕北黄土高原的风貌,为读者展示了陕北人民的朴实、忠厚、积极乐观的性格,以激发人们认真地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小说感情深厚,娓娓叙来,令人回味无穷。小说获得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5、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小说)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第5期《上海文学》。小说讲述了一对夫妻由于身高差距违反世人的习惯而被误解、被嘲笑甚至被迫害,在经历了种种不幸之后,人们才看出他们深切的、可贵的爱情。该小说曾被翻译成多国文字,1984年俄译文本刊载在莫斯科消息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王蒙、谌容、冯骥才》上,是冯最早翻译成俄文的两部小说之一。198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小说改编为动画片《高女人和矮丈夫》,由胡依红执导,该片曾于1990年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