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学屈原精神有感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爱国士大夫的典范。他的巨大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与国界,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屈原是值得纪念的,不仅因为他具有与国人的中庸性格迥异的执着人格;不肯与奸党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更因为他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闻一多先生说:“最使屈原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是他的行义,不仅仅是他的文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从中可以看出屈原爱国忧民的精神品格,即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所想的依然是人民,这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很清晰的表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祖国和人民一片赤诚,这种情深无限的博爱和慈悲情怀,充分表现在他对故土文化的热爱,对振兴国家责任的精神情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抒发了其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豪情,屈原这种持之以恒的求索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尽管“上下求索”的决心和功业未就的焦虑、对有限时间的珍视以及其所处的恶劣的政治环境,陷屈原于艰难窘迫之境,但他却以生命的挚诚来捍卫自己的理想,在他身上,体现着强烈的自信、无所畏惧的精神以及对世俗的蔑视。

屈原一生十分注重“修身”,他把“修身”看成是治平天下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把修身报国看成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和最完美的归宿。

屈原精神是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的。总的来说,就是要“修身立德”,即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品德。德仰赖于修,良好的品质取决于不断的进取和学习。一个人一生中总要经过几个十字路口,总要面临几次选择,如果没有坚实的个人修养和正确的判断力,也许会走错选错,如果事关小节,选错了走错了,可能只是后悔和遗憾,事过境迁后渐渐会淡忘,生活照旧;如果涉及大是大非,一步走错,人生也许改写。所以,人必须常常自省其身,加强学习,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德是立业之基,良好的品质是成就事业和功名的基础。做事先做人,无论哪行哪业,有所作为之人,无不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虚怀若谷的胸怀和包容宽厚的品性。

虽然我们的工作有所不同,但是“修身立德”的要求是一样的,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