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
1、善意的生理基础及正确姿势
2、心流通道
3、冥想
4、幸福雷达
15-1 如何成为一个广结善缘的人?
一、施比受更有福,善有善报。
二、善意系统与恶意系统
科学家发现,我们体内有两套情绪系统。
1、其中一套是善意系统,当我们在做善事的时候,会分泌一种 “催产素” (Oxytocin)的激素——这种物质在女人生孩子期间大量产生,被称为“拥抱荷尔蒙”。
“催产素”能帮助母亲舒缓压力、降低血压、更好地养育婴儿,是“母爱”的生理基础。在平时,催产素让我们心情宁静、信任对方,甚至加速伤口愈合。
2、与善意相对应的另外一套是保命系统,可以称之为恶意系统。当我们怨恨的时候,大脑中有关攻击性的区域被激活,身体中的 “皮质醇” 会升高。这种激素与压力有关,会加速心跳,并且会进一步增强攻击性。 长期的高皮质醇是骨质疏松、学习能力减退的重要原因。
3、当你行善的时候,你的身体也被善意地对待着;当你攻击怨恨,你身体里面也在大量分泌着让你焦虑的激素。这也许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生理基础。
二、涟漪效应
更有趣的是善意往往会有 “涟漪效应” 。被帮助过的人帮助他人的概率大大上升。很多心理咨询师助人的第一原因,就是自己曾经陷入心理陷阱时,被助人者帮助过,所以自己也希望成为帮助别人的人。
三、首先先不谈你能不能帮到别人—— 帮助别人的过程,就是让自己幸福的过程。
四、怎么样去帮助别人?
佛教认为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 财、物、时间、知识、观点、情绪、勇气,这都是你能给予的善意,和有没有钱,没有关系。
1、每个人都有善意的资源,从小事开始。
第一,大部分善意性不需要你有多么有钱,不多的确需要你更加用心和有创意。首先,每个人都有时间和能力资源,比如替人做点家务,花时间陪陪老人,力所能及范围内,不要惜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情绪资源,为他人创造点惊喜或者快乐就是很好的事情。
第三,传递有用的知识和讯息。
2、从身边人开始,扩大范围。
3、有意识地去做,多种类地去做。
4、一个提醒——别过头
很多人在助人这件事上做过了头,有人变成了被道德绑架,有些人则是割肉型的助人。
区分是助人还是自虐,有2个标准:
第一: 是否是自愿自发。 非自愿自发,被道德绑架的助人只是还债。
第二: 是否可持续。 自虐型助人者往往过多投入,甚至耗竭自己,其实他们只是需要“被需要”罢了。
15-2 如何成为一个做事专注又快乐的人
一、什么是心流?
1、心流这个概念由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定义为:“对所做的事情全身心投入的感受,心流产生的时候,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
2、米哈里总结了“心流”的5个体验:
(1)高度专注一直到结束
(2)自我消失,忘记很多生理需求、也不在意他人评价
(3)时间感停止
(4)有控制全局的感觉
(5)过程即回报
二、人怎样才能进入心流?
有三点:清晰地目标、即时反馈、技术与挑战平衡
心流通道和技能、挑战相关,是在倦怠和焦虑之间的神奇状态。带着一个清晰可即时反馈的目标进入心流通道,时刻觉察自己的状态,能让你保持在心流中。根据这个原理,设计自己的学习通道、完成工作的内在设计以及设计沟通的心流。
1、设定能即时反馈的目标
2、控制技能和难度比
高能力做低挑战的事容易无聊,低能力做高挑战的事容易焦虑。但在焦虑和无聊之间,有一个神奇的空间,人在其中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这就是心流通道。更加精确地说,当难度略高于技能5-10%的时候,最容易有心流。
3、找到心流通道
打磨自己对于心流通道的感知,几次进出焦虑、无聊区,你对于自己的心流通道就会变得熟悉。
4、设计心流通道
你需要持续调整难度与挑战的关系。如果工作难度比较高的时候, 第一步不是动手做,而是学会寻找方法论,把大目标拆解到自己能控制、能自我反馈的小目标开始。当工作难度太低,尝试给自己设定成长型突破。
卓越的人做什么都非常投入,兴致勃勃,这不是外在适合的结果,而是内在设计的结果。适合对他们来说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5、沟通的心流
谈话也有心流通道。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其实就是两个人的谈话目标不同。 所谓“聊不下去,不会聊天”,其实是有一方不懂得给即时反馈;所谓“我和你没啥好说的”,其实是双方的技能和挑战不同。一个人还在无聊区,另一个人已经在焦虑区了。要找一个知己,真不容易。
15-3 如何成为一个高度自我觉察的人
一、冥想是什么?
我尝试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那篇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定义: 冥想是一个熟悉自身精神活动,通过心智训练带来长期的认知和情绪改变的过程。
冥想是一种思维体操。
常见的冥想有:
“专注冥想”——培养专注力;
“慈悲冥想”——产生同理心;
“正念冥想”——消除情绪困扰。
从外在指标来说,冥想练习会让你呼吸变缓,身体放松;脑血流量增加,精神焕发,反应速度明显加快;长期的效果包括智商提高、免疫能力更好,心理上自尊感提升。
二、冥想的科学原理
练习冥想可以提升大脑的功能,甚至是脑的结构。冥想至少对大脑有3方面的积极作用:
1、冥想让你更聪明
专注、记忆和学习是需要神经细胞高度配合才能完成的复杂动作,冥想则是这些动作的训练。比如在“专注冥想”里,需要你持续地专注自己的呼吸;在“正念冥想”中,则需要你不断把注意力在身体不同部位转移——这和狙击手注视目标、小孩子视觉追踪卡一样,都是特别好的专注力训练。
冥想能显著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大脑血流量增加,这让你变得更加聪明。中午的时候做20分钟冥想,相当于2小时的睡眠效果。
2、冥想让你很平和
所有的冥想中,都有“放空”、“静心”的需求——如果走神了或有情绪,不要自责,只需要看着他,情绪就会慢慢消失。从情绪里跳出来。
当你在看情绪,你就已经不陷入情绪中间了。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这其实是个“心理迁移技术”。
3、冥想可以让你更快乐
冥想会增加左前额叶的活动性,减少右前额叶的活动性。右侧前额叶代表负面情绪,左侧代表快乐情绪。抑郁症的人右侧前额叶发达,冥想的人会有更多快乐体验。禅修里面叫做禅悦,积极心理学叫做积极情绪。
三、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叫做Mindfulness Meditation。正念简单来说,就是“ 不加判断地观察当下的自己 ”。动作是 观察 ,对象是 当下的自己 ,要求是 不加判断 , 没分别心 。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很难。
最简单的是从观呼吸开始:
呼气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在呼气,吸气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在吸气;
呼吸变大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呼吸变大;呼吸变小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呼吸变小;
……
如果走神了,就意识到自己走神了。然后不要批评,尽快拉回来就是。
让呼吸绵长,一次呼吸15秒左右。
如果呼吸长不了怎么办?意识到自己长不了,然后拉回来就是。
所有的逻辑就是一个——不加判断地观察当下的自己。不加判断,所以没有情绪。
进度: 一开始千万不要长,每天一次,每次关注三次呼吸就够了。时间最好是早上,如果能在同一个地方最好。你可以放在三件事的前面。当你习惯了每天做三次,并且开始觉得不太够的时候,再逐渐把时间增加到2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一旦发现坚持不下来,就维持原来进度。
在有重大情绪来临时,面临重大挑战前,可以做1分钟正念冥想。
坐姿: 一开始不需要盘腿、也不需要什么专门的坐垫,找到一个硬点的椅子坐好,双脚平放。背要立直,否则很容易睡过去。
辅助工具: 如果需要一些指导语或者背景音乐,也可以使用一些辅助的APP,比如Calm,Mindspace,或者关注“轻松冥想”等公号。
15-4 幸福雷达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认为, 幸福元素由五个构成: 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这五个因素都是可测量的、也是独立的,每个独立项都能提高幸福度。生涯规划师杜坚用这5个维度做了一个自我分析的工具,叫做“幸福雷达”。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自我评估,问问自己下面3个问题——
哪个部分分数最高,哪个部分分数较低?
如果要提高一分,我现在能做点什么? 你可以使用你的幸福卡片。
有没有哪些行动是可以同时提高其中1到2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