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谈写作: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小说创作

本文应“谈写作”专题主编徒步独行邀请,于2020年7月25日在“牛人堂”做分享。以下为正文。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小说创作?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方面,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从传统纸媒到如今的新媒体,甚至说后媒体时代,阅读和书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在新媒体时代,虚构类小说创作的现状和特点又有哪些?

第三个方面,我会结合一些实例,来简单分析一下,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兼顾时代读写特征,和传统意义上小说创作的文学特性,来帮助我们完成小说的创作。我们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能力。

一,从传统纸媒到如今的新媒体,甚至说后媒体时代,阅读和书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说到新媒体读写时代的演变特点:在这里借用文艺评论家李林荣在他的文章《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读写》里的一些观点,总结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个性表达与类型化的聚集和并存

从上世纪末互联网初兴之际,门户网站,比如新浪、搜狐和网易,设立文化读书类的专题频道、社区论坛、博客开始,文学读写开始向印刷纸媒之外的数字虚拟空间加速延伸,文学文本的写作者、阅读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即时互动也更加便捷。

文学样式上,在最开始比较突出的潮流是,通过发布散文式的博客日志来展示个人文学爱好。

这个阶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突破了纸质出版的制约,每一个写作者拥有了即时传播自己作品的便利。与此同时,“榕树下”等早期网络文学门户网站出现,网络文学门户网站的标准形态形成,并实现了第一轮的商业盈利和市场转化。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网络小说很快从多种体裁作品和多风格、多包容性,转向主推高度类型化的长篇通俗小说,变身为依托量化生产和规模化服务的网站用户和行业客户。但同时,博客兴起带来的个性化在线写作热潮也在蓬勃发展,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新媒体+文学”样式并行发展。

第二个阶段,微书写冲击书面语修辞传统

网络小说的程式化和博客的个性化,实现了一个功能,就是将差异化的文学读写模式,细分给了不同的垂直用户群。

同样的用户群,会到博客读写中去感受和凸显个性差异,也会到网络小说的读与写中去寻求认知公约数、构筑精神同温层。而这,正是新媒体带给传统文学生活方式的第二波冲击和第二种影响。

2006-2007年出现的微博,具有更加突出的人际互动特点、更加强化的社交密度与时效性,很快便冲到了新媒体队列的前端,建构起了社交达人想象和网络化生存主体。

逐渐的,一种可以覆盖全天24小时和对应日常生活各层面的微书写和微话语方式蔓延开来,并且冲击了当时还普遍存在的比较贴近经典文学文本修辞的书面话语体例,逐渐形成了社会的流行话语和流行修辞。

最终,催生了微书写和浅阅读习惯,同时也抑制了精致修辞和深度阅读的传统。

第三个阶段,在虚实世界中找寻文学坐标

2011年,微信的横空出世,代表了新媒体挺进中国社会生活腹地的崭新一步。如今的微信已达到月活跃用户超过11亿人的惊人规模。更进一步融通了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边界,让每一个微信用户可以在现实和网络两界随时转换、相互支持。

互联网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自己在现实生活情境之外似乎拥有了一份虚拟生活。自古以来,文学乃至一切艺术样式,正是为了激发和营造一种虚拟情境中的第二重主体和第二重生活体验,新媒体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文学传统的不断吸收、消费和重构,以及这种越来越深刻的个性化虚拟体验的实现。

二,新媒体时代,虚构类小说创作的现状和特点有哪些?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传统纸媒如今存在的状况。纸媒依旧存在,其门槛很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写作者能力的肯定。

致力于小说创作的写作者,大概心里都会有一个梦想,就是出书,特别是纸质书。那是对自我努力的一种肯定,也是人生非常珍贵的财富。

但是,我们都知道,如今的时代,对于原创作者,特别是虚构类文学的写作者来说,出版一本书是非常困难的。

出版业,同样需要创造市场价值,那么就必须得遵守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

如今,愿意花费时间阅读纯文学的读者本来就已经是小众人群,况且很多原创作者本身不善社交、没有在体制内拿过奖,虽然作品散见于各类小众的文学杂志、文学平台,但读者群体非常有限。

很多作者,写作多年,写得很好,但没有名气。没有名气销量就无法保证,很少有出版社愿意冒险去出版这些原创作品。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关于2018~2019年,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教辅类图书占据的比例,约为30%,其次是社科类,达到20%,排名第三的是少儿读物,也将近20%。文学类的书籍只占到大约10~15%的比例。

那么从变化趋势上来看,非虚构类图书,自2015年起始终维持增长趋势,而虚构类,则呈现非常明显的波动,并且是负增长。

由此可见,出版书籍实在是不容易。那么,传统的纸媒发展如此困难,以网络文学作品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又是一番怎样的面貌呢?

很多传统纸媒从业者和文学发展研究者,都有一种担忧:那就是资本操控着某种似是而非的大众口味。但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文学志趣的聚集可能性从未消逝。传统媒体的专业性、高水准、权威性等优势依然存在。今天,中国的文学期刊依然是文学品质与艺术重量的“权威认证”,依然是作家信赖和尊重的文学传播平台。

就文学的出路而言,文学本身不能也不该太大众化,但文学的传播方式应该大众化。

网络文学,是一种全新的文学生产、传播和阅读模式,其影响力、传播广度和速度,都是传统纸媒无法实现的。比如说我们都比较熟悉的长篇小说《黄金瞳》,它在网络连载时的名字是《打眼》,这部小说一共有1314章,大约450万字,连续写了18个月,平均每一个月写24万多字,每天更新大约8000多字。整个上传过程的总点击率总点击过千万,推荐票达到了150万张,个人订购2万户。

虽然我本人并不怎么喜欢这部作品,但它无疑是成功的,是颠覆纸媒传播能力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曾说过:我们无疑不应该忽略网络文学这种新兴的样式,新的文学样式中或许包含着新的文学的可能性,这一点是得到了文学史的印证的。此外,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实在是太丰富多样了,不能说你所研究的文学史、文学理论和你所认可的文学标本,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正确的。

所以,无论我们从哪一个平台出发,通过文字来书写生活,表达思想,都一样值得被尊重。这个时代对于写作者而言,其实也是最好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我。作者写下的文字,都有机会被读者阅读。而这恰恰是纸媒时代不具有的优势。

并且,因为人人都可以写作,生活在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写作。通过中文这种载体,当代的写作比以往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并在不断地演变之中,新的基准和内涵在不断地生长,并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以上是对写作这个维度的分析,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读者这个维度,有哪些变化和特点。

读者的角度来讲,新媒体时代的阅读习惯,其实也在不停地变化之中。2000年前后出现的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将近20年,彻底改变了读着集中阅读的习惯。以前拿到一本纸质书,读者都会连续阅读,无论是花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就读完了。阅读感受是集中的,清晰可辨的。

然而,如果是阅读网络文学,就需要跟随作者更新的速度,持续不断地阅读,这可能是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每天刷一下,再发个贴,使得阅读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读者的阅读时间变得越发零碎,短小、精干的文章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每个人有限的空余时间就那么多,能够利用的碎片时间少得可怜。如果读者只有十分钟,他会选择一篇八千字的故事,还是十万字的小说,答案显而易见。

在越来越多的手机App中,故事类的App用户众多,这在英语系的国家中更加突出。也就是说,对于大众而言,阅读故事和小说,这个习惯不是越来越弱,相反的,其实是越来越普及,甚至已经发展成一种生活习惯。

只不过,人们选择阅读的内容,和以往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个不同,主要是读者对阅读的需求和想要达到的目的,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从以往的求知、探索和思考人生等维度,慢慢变成了偏重娱乐价值和消遣性,因此,通俗小说成为了目前新媒体时代小说的主流,故事内核也变得更注重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偏重传奇性和超凡脱俗,文字则越发简洁精炼,篇幅更是宜短不宜长。

那么,作为写作者,自然要了解和把握读者的需求,除非愿意坚持纯文学写作,不在乎读者受众,更不考虑经济收益。

第三个方面的特点,就是在新媒体时代,作者能够更直接的了解和把握目标读者的喜好,购买力和反馈意见。可以实时获得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利用新媒体,作者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积累知名度,从而带动自己出版物的销量。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没有其它的隔阂,作者可以用自己最擅长、最舒服的方式包装自己,可以成为自己作品的推手。可以用产品经理人的思路来持续打造个人品牌,增加知名度。

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还是要靠足够好的作品。

网络写作被平台化,作者更多变成平台提供内容的写手,而平台靠着大量积累内容来吸引资本,资本介入主导了整个网络阅读和写作的走向。这就是目前新媒体时代阅读和书写最主要的现状。

作为快速浏览、快速刷新的时代,信息推出的速度太快,已经是以秒为单位。即便是很棒的文章,很优秀的观点,得到了广泛传播,但也太容易被遗忘。我们都有切身体会,就是“文章太长,读不下去。” 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媒体时代的世界太过繁杂,读者的注意力太容易被转移,即便是粘性很高的读者,都很难不变得贪心,很难节制,很难持续地关注一个写作者的文章。

这也是对写作者本身的一个无法忽视的挑战。

但是,写作者写作的自由度和广泛性明显提升,因此而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新媒体时代,如何兼顾时代读写特征,和传统意义上小说创作的文学特性,来帮助我们完成小说的创作。我们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能力。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媒介,哪一种形式和风格,新媒体时代的小说还是小说,在网络上呈现的文学也还是文学,那么,就必须要符合小说或文学的基本要求。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不仅仅是指偏重情节的“故事”。

故事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故事讲得怎么样,需要分析它的语言、情节、布局、意义等内容。

一,小说的语言:

最基本的,我们得保证文字流畅,没有明显的书写错误,没有阅读障碍,注意细节描写和叙事控制,尽可能让写出来的文章符合更多受众的阅读期待。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小说的文字一定要质朴,要恰如其分,要与内容相符,不要炫技,不要刻意去追求一种单纯的文字的美感。如果我们书写诗歌,书写散文,我们可以让文章看起来华丽,可以让文字本身自带光芒。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作小说,特别是受众于大众的通俗小说,那就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比如说,那些十分生僻的字组成的人物的名字,明明是现代人的生活故事,里面放进去大量的格律诗词,再就是生搬硬套一些金句,还是西方一些作品的原话,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对于长篇小说而言,语言的丰富度和精准度是相辅相成的。

小说人物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小说里面,比如一个啰嗦的人在小说里说话就很啰嗦;一个教养很好、语言使用很精辟的人,在小说里说话就应该是很精辟的。市井当中的走卒贩夫用一种语言,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又是另外一种语言。

小说里面的语言不存在好与坏,用对了地方,用对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这一点特别重要,会让作品符合整体结构的设置,凸显其设定的社会价值,让文章特别生动,人物也会出彩。

我们一直强调写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实,在写作之初,我反倒觉得有必要尝试各种不同的语音风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加丰满,视野更加开阔。在这些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下,找到自己觉得最能驾驭的,最舒服的一种语言,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

再有一点,是新媒体时代小说创作比较强调的,就是简洁。如果我们比较喜欢钻研名著,我们会发现文学的演变,有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虽然脍炙人口,但真正读过这本书的人少之又少。村上春树在他的《1Q84》中借人物之口说道:“我既没进过看守所,也没长时间地躲在哪里。人们都说没有这样的机会就不可能通读《追忆似水年华》。”

很显然,虽然这本书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不是一本符合当代快速阅读时期读者喜好的书籍。那么,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其实也很容易被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力、喜好度和写作习惯所左右,下面给大家举一个我本人写作中的实例。

这篇文章是在《惊人院》公众号发表的,主题是关于现代社会人们的隐私权越来越难以受倒保护而引发的一种探讨,故事的主人公利用自己剪辑师的身份,私自保留原本该被剪辑掉的视频,对当事人敲诈勒索。最后,他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遭到报复。

在文章的开头,我首先写的是一段梦境.在梦里,主人公发现自己被众人簇拥到一处高塔,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审批。这是一种意识流的写法,主要为了突出文章整体的紧张感,还有预示着主人公可能会遭受的命运。这一段描写一共是800多字,我个人很喜欢,因为我觉得一是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二是让文章的调性确立了。

但是,大家知道编辑的建议是什么吗?全部删掉!快速进入主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这是当今很多故事,特别是短故事平台,对作品的第一要求。

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包括我们都很喜欢的烘托环境,营造气氛等写作手法,在新媒体时代,不是不可以用,其实如果用对了地方,就会让文章很有意味,但过犹不及,这一点很重要。

二,小说的情节:

说了如何运用合适的语言来书写故事,完成小说的创作,这其实只是第一个层面,因为语言是外在的东西,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并不能构建起一篇文章,就像是人体结构,最表层的皮肤,得附着在肌肉、骨骼上面,才是活生生的人,才有所谓的美和丑。因此,小说创作的第二个层面是情节设置。

情节设置的能力越强,故事越吸引人,这是无需置疑的。作者对情节设置的能力,往往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秩序。

而如今的读者,对于故事情节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倾向于紧张、曲折、惊险和刺激,这就逼迫着写作者越来越注重情节的设置,这也是对写作者的考验。

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包括了开端、发展、高潮、逆转和结尾。所有的设置通常在故事的开端便设定了总基调,并遵循着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折和结局这七个关键点发展。作为刚刚开始写作小说的作者,不妨先按照这个思路,让自己熟悉传统故事情节的铺设,也就是练笔阶段。

但是,随着读者阅读口味的不断变化,对情节期望值的不断升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局的作品,往往更加容易获得读者的喜爱,也就是所谓的“惊喜”。

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在情节上面做更多的构思,比如不合理的矛盾冲突;情节发展的速度变化,也就是突然的加速和明显变化中的节奏感,这在网络小说中已经被运用得炉火纯青。当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时,读者也会跟着“松一口气”,然而,真的只能是“松一口气”,甚至于一口气还没有松完,新的挑战、困难、僵局、考验已经到了,这样,才能不断吸引读者读下去。大家有机会可以读读常舒欣的《余罪》,一共八本书,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我们写作小说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架构情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逻辑自洽,包括时间线、人物关系、行动的根源,等等,这里又涉及到一个人物塑造的关键性。比如说你所要描写的是下面这样的情境,一个高中女生,发现自己的书包被扔在了地上。如果这个女孩是傲慢的、被人宠爱的、个性比较单纯的,比如说校花,那么她可以会很盛气凌人地直接质问她认为最有可能做这件事的人。那如果是个性卑微的、思想比较复杂的、经常被人欺负的,她可能会默默拿起,一言不发离开,但会悄悄地调查。

情节的发展和语言的运用是一样的,都要和人物的塑造相吻合,否则会让故事出现漏洞,让小说架构起来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情节设置上面,前后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如果故事线不止一条,时间线上面存在倒叙、插叙等,逻辑同样非常重要。不仅仅是悬疑侦探解密类的小说,任何小说都要注重这个方面。

三,小说的布局:

好,在我们根据故事类型和想要达到的效果等方面,对情节做了初步的构建之后,我们进入了小说创作的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小说的布局。

什么是小说的布局?它又包含两个概念。第一个是叙事布局,也称为小结构、叙事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多写”“哪里少写”的问题。

第二个是整体布局,也称为大结构、意义结构,所指向的是小说的深层价值,是否符合人类文明进化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我们称之为“节约原则”,具体而言就是用最少的篇幅,传递最大的价值,而不是作者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更不能写成平均分配时间和篇幅的“流水账”。

那么,传统写作对布局的要求很高,作者一定会把他最感兴趣的、同时又与小说的“总体性”价值密切相关的地方多写,并且会尽量控制“闲笔”。这种布局在网络小说中被明显削弱,但是对于我们想要摆脱网文局限,真正写出具有总体价值的小说作品的作者而言,一定要重视。

那么,什么才是作品的总体性呢?以《红楼梦》为例,我们需要知道,这部作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要有三言两语把这个小说的叙事总体性问题说出来的能力,然后再讲它是如何实现叙事目标、如何呈现叙事主旨的方法,包括语言风格、细节描写、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与总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构思一部小说创作之初,布局非常关键,特别是对于长篇小说而言,而实现它的一个办法就是大纲的写作。

总体性的设计相当于人体的骨骼,是一部作品内在的根基,在总体性的要求下,细节、情节、语言风格,在时间流变中才能够具有统一的因果关联性。假如没有这种“叙事总体性”,而是一种松散且随意跳跃式的写作,就会导致结构的弥散性,也就是叙事意义指向上的无中心和不确定。那这样的作品,如何能够反应作者想要传达的根本思想?

我在《简书》短篇小说专题做编委,审理投稿时,就时常会看到这样的作品。前三分之二,作者着重讲述的是父亲和女儿之间的矛盾,包括很多具体的情节,到了后三分之一,突然变成了父亲年轻时候的回忆,女儿不见了。类似的情况还有各式各样,很明显,作者写着写着,自己已经忘记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看似讲的还是家庭关系,但总体性已经不见,故事支离破碎,读者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四,小说的意义:

听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发现,我所讲述的关于小说创作中对于文学性把控的内容是从浅入深,从表层到实质的。那么,下面就进入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小说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都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时代没有真正有意义的文学作品,小说无论以哪一种载体为依托,无论以哪一种形式来表现,都已经变成了一种简单的“生产-传播-感受”共同体,是一种经济现象,失去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有那么悲观和无奈吗?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起来的文学模式,真的一无是处吗?我想这样的观念,在最近这些年里,也在不断地被质疑,被研究。

那么,作为写作者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我想,首先一点,我们要接受“读者选择”这样的模式,就像有些人喜欢吃快餐,有些人则一定坚持吃健康食品一样,不要低估读者的品味,如今,模式化的网文已经越来越呈现衰败的趋势,不仅仅是因为读者看多了,看腻了,读者本身也在成长,也在思考,也在寻找更有营养的作品。

有价值的文学创作,应该要穿透那些类型化的感情与自我认识,贡献出真正对社会、时代和人性的思考。

我们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不是要跟着新媒体时代包罗万象、变化多端且飞速发展的世界亦步亦趋地诉说我们的生活,而是要模拟自己内心真正能够触动自己的感受,重塑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与体会。

这样说似乎比较抽象,但一切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即便是科幻、玄幻、穿越等等题材,其实所反映的人性和对世界的思考并不能脱离生活本身。

至少,在我们动笔写下一个故事、一篇小说的时候,我们要清楚地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它可以是生活的一个点,一个面,也可以是对整个宇宙的思考,无论哪一种,在作者心目中,一定要有意义。

同时,也要特别注意三观,因为我们写作小说,不是只给自己看,而是要拿给读者阅读。三观不仅仅涉及到作品能否发表这个层面,更会反映写作者本身的思想,所以要慎重。

并且,在我们创作小说时,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意义、观点、质疑,都要通过故事来表现,切忌直接的议论。这是叙事类散文惯用的方法,却不能用在小说里。我们的故事是有穿透力的,我们想要提供给读者的,是透过故事本身,对其意义的思考和领悟,这才是小说最大的魅力。

好,说完了新媒体时代小说创作的文学特性,那么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特别训练自己获得哪些方面的能力?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觉得一名小说家,最重要的特性有下面三点:

一是敏感度。指的是对生活具有高度的敏感。很多时候,听很多写作者抱怨,说素材匮乏,不知道该写什么,能写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寻找素材。其实,素材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同一件事情,大多数人听到,或者会在当时有一定的反应,然后便迅速忘记了。可作为写作者,随时随地感受生活,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分析,所有这些都是最好的素材。

多听、多看、多思考,这是帮助我们建立敏感度的一个办法,如果你先天对很多事情不敏感,那就更要主动地训练自己,要做到勤奋。

要允许自己保有好奇心,像小孩子一样,对很多事情多问一个为什么?小孩子的为什么或许是想要一个答案,而我们的为什么,是想要发现事情背后的逻辑,出现的原因,隐藏的危机,可能的解决办法,等等。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看问题和事情的深度就会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会不一样。

举例而言,东野圭吾的作品大家都比较熟悉。他在《圣女的救赎》中,塑造了一位完美女性真柴绫音,她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历时良久,终于以一种完全不可思议的方式,杀死了出轨的丈夫。这样的情节首先特别虐情,也让人觉得女主有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隐忍、决绝,总而言之,是个很可怕的女人。

作为人设是圣女的她,到底想要怎样的救赎?表面上完美的婚姻和实际的爱情完全没有关系,她最终也没能实现内心深处的理想,反而成了杀人犯。

这篇小说反映的,看似是一个极端的情感故事,其实,它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对自我理想几乎疯狂的执念,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我们不要觉得这样的故事情节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远,其实,类似的真实事件一直在发生着,只不过普通人只看到了女主的残忍和心机,没有看到她其实是在完成一件对她而言,至关重要的任务,是一种自虐到极点的仪式。

第二点是想象力,我个人觉得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能力。是让我们的头脑有别于普通人的地方,也是让我们可以透过文字来构建崭新世界的能力。有时候,我们看到一篇小说时,会特别惊讶于作者超凡的想象力,比如说J 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虽然西方的魔幻小说由来已久,但是将它与当代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作品并不多见。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很大程度上,都源自她本人的想象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知识的改造。

除此之外,我们在接触到某一个事件、某一种现象或某一处经历的时候,我们能够从其本身联想到什么地方?什么画面?什么故事?这一方面需要敏感度,另一方面则是需要运用我们大脑的想象力。

再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去年年初,我一位搞摄影的朋友发了一张照片在朋友圈,我偶然看到了。下面也发给大家看一下。

照片很普通,内容一目了然,就是一位地铁上的巡警,当时就是在车厢里,看起来时间不早了,至少车厢里不再拥挤。那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巡警,为什么会让我的朋友按下快门,是因为他正在做一件不那么普通的事情。

他在画画。从画面上看,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他的画画得不错,那可是在不停运动着的车厢里,他也画得很投入,至少对于有人拍他毫无察觉。

我当时看到这幅画,心里真的被触动了,于是我想,他会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选择在工作不太忙碌的时候,在地铁车厢里画画?看上去他画得不错,这会不会是他的理想?那么在现实面前,他会不会坚持?他对自己的未来,又有怎样的期待?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坚持自己的爱好,在这背后有没有痛苦?心酸?失望,或者其它的情绪?

我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我要让他成为我笔下的主人公。但是,我并没有急着动手,我要认真思考,他会带给我,带给读者怎样的故事?

三个月之后,刚好赶上超好看平台的“小人物成长史”命题征文比赛,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这张照片。他,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他的身上承载的,不仅仅是千千万万在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的梦想,还有现实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压力,有爱有恨,有迷惘,更有希望。

于是,我开始架构《地铁侠》这部短篇小说。这个时候,我完全放开自己的想象力,因为这是一个特定的角色,他所处的环境是地下铁,一个特定的充满了幻想的地方。地铁一直是令我着迷的一个环境设定,因为它身处城市的地下,还在不停飞速奔跑着,同时每天有巨大的人流经过,这些都是地铁特别独特的气质。

这部小说从开始的思考、想象,到真正落笔,再到推翻重写,我差不多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最开始的两稿,接近六七千字都被我扔进了废纸篓,最后我完成的,是一篇带着科幻色彩的都市情感小说。然后,很荣幸的,它获得了入围奖,当时差不多有一千多部作品投稿,最终有九部作品入围。

我想,这得得益于我的想象力,作为一名小说创作者,我们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创作工具。

第三点,我们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只有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才能让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耐读,有趣味,才能分辨什么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的领悟力,也才能驾驭更多种类型的文学创作。

那么,最重要的积累知识和提高眼界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

在之前嘉宾的分享中,也多次提到了这一点。我个人觉得,阅读应该分成几类。

一是泛读,阅读的范围应该尽量广博,小说写作,除了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外,跨类型的阅读,特别是一些知识型书籍的阅读也非常重要,比如说心理学、艺术类、哲学、科学,这些都能充实自己的知识,而且,这一类的阅读,也应该做到随时的积累。

如今的互联网让知识储备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方便,我们哪怕只是记录了一个名词,一个学术观点,对于未来的创作,或许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我们知道一个概念,等到想要运用的时候,再去研究就可以了。怕的是,我们对这些概念一无所知,在浩瀚如星河的知识海洋里,我们一旦和某一个知识点擦肩而过,说不定再也不会遇见。

其次,就是精读,关于如何精读、读什么样的书,做怎样的思考,这些都有很多名家的文章和讲座,这里不再赘述。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在阅读名著经典,从中吸取养分的前提下,多读读当代的作品,了解市场走向、读者的关注,这些对于我们的小说创作是有指导性意义的。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阅读一些自己写作比较薄弱的类型小说,比如说女性作者,往往都不太熟悉科技,那么不妨去读一些硬核科幻,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那么男性作者,可能不太擅长情感类的写作,也不妨读一读这一类的作品,可以让自己的文笔更加细腻,更加生动。

在大量阅读,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我们的个人感悟力是一定会得到提升的。此外,我们的大脑有一个习惯,就是对于自己喜爱的文字,喜爱的叙事方式都有捕捉和记录的能力,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个人风格形成的一个过程,再结合着我们的不断创作,就会在无形中逐渐完成。

除此之外,我觉得作为一名写作者,我们一定要足够宽容。这里的宽容,主要指的是不要带着偏见。一个是不要对不同的小说类别有偏见,觉得某些比另外一些高明,任何类别的小说,都是良莠不齐的,即便是不怎么优秀的小说,都可能有某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只有了解得足够多,也才能分辨出哪些是好的,哪些相对差一些。

其次,就是不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偏见,不要惧怕批评。每一个写作者都是慢慢成长起来的,没有谁从未受到过挫折。并且,我们要知道,读者的口味是多样的,有些作品,即便是传世佳作,是文学史上的丰碑,我们也可能完全不喜欢,看不下去。这其实也不完全是阅读水平的原因,还和时代的发展、生活习惯、阅读习惯都有关系。

小说和所有其它文字类的作品一样,都是艺术大类里面的一部分。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共情,需要展示出来,需要读者来评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状态,根据自己内心的渴望,还有自己的喜好和擅长,来决定自己想要书写什么样的作品,而不是一味地退缩、担心、怀疑,用一句特别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让自己的脸皮变厚,让自己更加勇敢。

(本文内容,参考了文章“网络小说的文学性和新标准”,作者:张柠。特此说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