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缓和,中方解禁波音飞机交付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已于近期解除针对本国航空公司接收美国波音公司飞机的交付禁令。这一政策调整恰逢中美达成阶段性关税协议,被外界视为双边经贸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解禁不仅涉及新机交付,还包括此前已制造完成但遭冻结接收的存量飞机。

回溯事件始末,今年4月15日,为反制美国宣布对华商品加征最高达245%的惩罚性关税,中国民航局曾向国内航司下达指令,暂停接收包括已完工飞机在内的所有波音机型。彼时波音公司证实,多家中国客户以"贸易关税影响"为由拒绝接收其飞机。尽管中方未明确使用"禁令"表述,但官方坦言美国单边关税措施导致中国航司与波音公司"承受巨大损失"。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同步对本土航空制造业作出战略调整。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同期接到指令,要求暂停从美国供应商采购飞机零部件。这一决策对商飞而言堪称"壮士断腕"——其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目前仍有超过40%的零部件依赖欧美供应链。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既展现了中国在航空产业链上提升自主可控能力的决心,也暴露出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卡脖子"风险。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波音公司在华业务陷入寒冬。这家曾将中国市场视为"增长引擎"的航空巨头,在8月发布的《2024中国商用航空市场展望》中仍保持乐观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新增8,830架飞机,民航机队规模年增长率可达4.1%。波音商用飞机市场副总裁达伦·赫斯特强调:"中国航司对现代化、高燃油效率机队的强劲需求将持续存在。"

彭博社等美媒援引消息称,中国有关部门已通知国内航司及政府机构重启波音飞机接收程序。政策松动与中美最新达成的关税协议形成呼应——双方同意将针对彼此商品加征的惩罚性关税税率下调15个百分点,中方对美进口商品报复性关税税率从25%降至10%。业内观察家指出,波音交付解禁既是中国履行协议承诺的具体举措,也暗含通过民用航空合作撬动更大经贸突破的战略考量。

不过市场仍存疑虑声音。多位航空业分析师表示,考虑到中美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且波音737MAX机型复飞问题悬而未决,中国航司是否真正重启大规模接收流程尚待观察。与此同时,商飞供应链调整带来的阵痛或将持续——如何在维护供应链安全与保持国际产业协作间寻求平衡,仍是中国航空制造业面临的长久课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