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八字评价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直指其八年布局的本质失败。这一表态不仅撕下了美国战略的虚伪面具,更引发国际社会对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反思。
美国“印太战略”的三大败笔
军事霸权反噬地区安全
美国自2017年推出“印太战略”以来,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名,实则不断升级军事部署: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中程导弹系统,于日本冲绳架设雷达,并频繁联合盟友在南海开展军演。然而,周边17国已联名反对美国导弹部署,东南亚国家更以渔船围堵美军侦察船等行动表达抗议25。王毅犀利指出,美国300亿美元军费砸向亚太,却仅将3.2%的对外投资用于东南亚民生,导致菲律宾渔民至今用木船对抗风浪,越南农村电网覆盖率不足60%,“重炮舰轻民生”的策略彻底暴露其战略自私性。
经济“画饼”遭区域国家用脚投票
美国曾试图以“民主供应链”“印太经济框架”拉拢盟友,但中国与亚太国家的务实合作让这些计划沦为泡影。数据显示,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突破4万亿美元,25国加入“一带一路”合作,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基建项目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25。反观美国主导的缅甸深水港项目杂草丛生,越南更是将高铁订单交给中国,东盟十国中七国与中国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用行动表明对“中国机遇”的认可。
盟友体系从内部瓦解
曾被美国视为“印太战略”支柱的盟友纷纷转向:印度撤下反华标语,与中国签署边境和平协议,并选择加入中国新能源市场;澳大利亚在中国055万吨驱逐舰现身塔斯曼海后取消舰艇出海计划;新西兰公开拒绝卷入大国博弈25。甚至传统盟友德国将电池工厂落户长三角,英国主动邀华商讨核电站合作,G20峰会上美国代表席位被安排至末排……这些细节印证了王毅的判断:“迷信霸权的国家终将被时代抛弃”。
中国外交新打法:硬核揭批与务实合作并举
直面挑衅,揭穿“代理人游戏”
王毅点名批评菲律宾“海上行动剧本由域外势力编写,西方媒体承包直播”,揭露其挑衅行为本质是美日幕后操纵。他警告日本“借台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并敦促菲方“甘当棋子终将被抛弃”34。
以发展破局,重塑区域秩序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深化区域经济融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80国,与东盟的产业链协作打破美国“脱钩”企图。菲律宾农业部长手捧中菲香蕉出口协议的画面,与美军提供的二手巡逻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发展中国家对“发展权”的迫切需求。
历史启示:霸权逻辑在亚太不再奏效
特朗普政府或许未曾料到,八年前精心设计的“印太战略”会因中国一句评价土崩瓦解。当美国军舰在南海孤立无援,而中国海警新型水炮驱离菲方船只时,西太平洋的潮水早已冲刷出时代的真相——单极霸权终将让位于合作共赢的多极化浪潮。这场外交博弈的结局警示世界:任何忽视发展中国家核心利益的地缘战略,注定是沙滩上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