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具有佛性,不问世事,随遇而安;现在的年轻人太张扬自我、太不可一世,常理说这两种特性不应该在一个个体上共存,可在90后身上它们却组成了一个矛盾共同体,“中年少女”也不只是个戏谑的称呼。
看似矛盾,实则互为因果,这一代,很多人生活在物质丰腴的精神文明时代,没有衣食的忧虑,自然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丰富,追求小资、探索灵魂、变成一群所谓的“文艺青年”,在面对社会中人性的复杂,便会显得茫然和不知所措,如何也把握不住要领,最后变成一只蜗牛,把自己脆弱的躯体,龟缩在一个壳内,变得不痛不痒,看似清流、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是对不入流的逃避。
M和TA的朋友就是这一代人,他们可以一起做项目直到看到凌晨四点的校园的,他们可以一起打全球比赛克服时差、彻夜不眠,他们可以为了写好一篇报告熬夜到凌晨的,他们喜欢各种思维碰撞的,他们喜欢东奔西走去参加社会实践的,他们宽容着人人的各不相同,那些流失的时光是快乐的,彻夜工作后走在校园里,看着朝阳、唱着歌,心是暖的。如今,TA们走上了社会,慢慢发现生存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做事,事好做,人难做,但TA们还是会选择用心去做,还是会选择做到问心无愧,但可能少了那份当年奋斗后的快感吧,多了几分随时可能被算计的恐惧,最后这份恐惧干脆使TA们缩进一副百毒不侵的躯壳,云淡风轻地看这世间,在自然与动物身上寻求慰藉。
他们未必都能看开,只是害怕被排斥。
相对而言,90后的Y先生出身寒门,迫切需求在这世间立足,小小年纪便深谙世故之术,成熟、稳重、有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城府,虽然TA极为优秀但从未展露过锋芒,M很羡慕TA,觉得TA得到了生存法则,觉得上天为何会如此眷恋TA,给了TA才华的同时也给了TA稳重,但M最终没有选择TA,因为那注定不再会是一个有趣的灵魂了,如果TA晚一点懂得这些可能就不会削减身上的灵性了吧……M常这么想……Y的佛性更显著,但那是看过人性丑恶后的坦然,是那种透析灵魂后的轻蔑,TA曾承受过的远比现在的更剧烈,现在的生活被TA当作一种恩赐,所以TA对这世间之事便更能淡然处之了……
除了生性悠闲以外,还有很多青年都是被动选择了“佛性”,这可能是一种最简单的与自己、与世界相处的结果的中和吧。
更好的办法是“进入角色,演出自我”,但又有多少人进入了角色,就真的能一直演出自我呢?
对!我们很丧,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快乐!丧只是一种态度,快乐才是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