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某年某月)
我看不惯的东西太多,一定是自己有问题,同有此理,也是外界有问题。想想也怪,总是在看不惯的地方,浪费过多的精力和脑力,影响生活的乐趣。但同样,这些看不惯,也会增强我了解和适应看不惯的起点。其实看不惯,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会理解,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写作化解看不惯。
坐在地铁上,看到普罗大众,在拿着手机追肥皂剧,在玩手机,在不屑于旁人或者说对旁人毫无存在意识。
我会看不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天天拿着手机,去寻找知识或者生活的乐趣,那是我们想要的吗?看不惯,有人会说,多了去了
。的确如此。偶尔看到,有人在地铁里看书或者温暖的传递陌生人之间的温暖,我发现,这是种享受。或许,是我自己对自己。。。。
2021年1月22日晚7点
一年多后,偶尔在加班结束后,看到,没有写完的,《看不惯到开始慢慢尝试着走出看不惯》的网络小文。
觉得,很有意思,其实看不惯会用永远存在,又何止是我一个人也。我的直觉和观察,告诉了这句话是一句诚实而朴实的话。
其实看不惯,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是觉得世界应该都和我做同样的事情,做同样的意识。
其实这是打错特错的一个念想,有不一样,才说明这就是世界本来的面目。
一天的工作,或是这周的工作生活即将结束,从脑海里想想,有哪些是看不惯的,哪些是看惯的其实很有意思。
人类的心里有时候很脆弱,想得到他人的看的惯,当聊天聊的嗨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很舒服。当遇到难题,或者聊天不舒服的场面,就如匆匆而过的行人般,想瞬间逃离。
望着地铁里拥挤的旁人时,看不惯绝对是你自己有问题。大家都是赶路人,又何止是你一个人在路上。
路上,很多时候,感觉要热热闹闹,有时又想一个人静静的码会字,有时又想入菲菲,有时又有些沉沦,有时又有些聒噪。终极原因,我认为是大同,就是包容,就是格局,就是一种欣赏。
高质量的生活,说白了,就是看得惯很多事情,也很欣赏自己的很多事情的一种状态。
在与自我对话的时候,我觉得,我变得很坦诚,没有丝毫的伪装和虚伪。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用笔写下来。把自己倒腾一遍,再一遍,你终究学会认识自己,这个难于上青天的大课题。
想想看不惯,你能改变吗?再想想,如何化解看不惯。
看不惯是常态。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看不惯,才心生怨气,才对自己不满。
都是这个看不惯引起的。
在《洞见》里,让我知道,我们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以打猎为生,以保护自己为生。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那些感觉不好的声音,不好的情绪,都是一种常态,人类生存下来是需要保护自己,从原始社会,到智人的净化,只有这个事难以去改变的。那些敌意,那些仿佛是敌意的时候,其实和你无关,只是在大脑里,会产生怪异的看不惯的赶脚。
人家玩手机很嗨,关你什么事,生活已经很累了,只有手机是真正能掌控的。人家表情不好,并不一定是和你有关,这完全是一种猜疑。
读书,有的时候,就是要相信点什么。我特别觉得,《洞见》里,对人性的分析,对人类很多时候不好感觉做的分析多么的具有洞见般。
所以,那些我认为很多看不惯的场景,其实都是自己编造的东西。这些东西,很可怕,很摧毁我的意识,但当我真正了解了以后,我觉得,那只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情绪的表达。
很多时候,很多人在讲到,社交要有质量。其实社交确实有高质量或者低质量区别。但真正的社交,没有质量高低之分。因为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一面,发现他,点亮自己和他才是好的社交。
高低贵贱是区别,但人性的美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只存在发现的眼睛,点燃的力量。
这会的疲劳感,少了很多。感觉浑身不爽的劲头,都是暂时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真诚的对待自己的心。就如我这样记下当下的大脑中的记忆和经过思考分析的只言片语般,是具有自愈的一样。
很多时候,我理解错了看不惯。
其实,别人还说不定,看不惯我呢。这很正常。不要用看惯和看不惯去定义表面的观察。而应该了解,深刻的了解,了解自己如何摆脱情绪的魔咒,如何进入生活,去了解冷暖人生。
已经行了万里多的路,可以说,已经基本对生活,对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请足够多的自信,去洞察,去面对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但确实存在的困难。
这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也特别相信通过写作,会慢慢平复一些内心的波澜,同时通过深入生活,来理解生活和自己。
将看不惯,少用。
在文学创作中,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但在生活中,应该乘风破浪,努力保持学习状态。
两者的分开,才是智者的开始。
看不惯,是一种内心的东西,其实看不惯根本就不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