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片名On Children (2018)。
台湾科幻类型剧集。
本剧取材自吴晓乐作家的同名小说,一共五个故事,每个故事分两集,单集50分钟左右。
剧集聚焦亲子关系,当家长爱自己和爱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就到了考验亲情关系的时刻了。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会如何发展,本剧给出了各种讨论。
本剧有一点点科幻的元素,但并不像《黑镜》那样有着炫酷高科技画面,而是用你我日常生活中就能经历的镜头叙事,十分贴近生活。
我们从孩童时期走过来,再到为人父母,看到这样一部探讨亲子关系的剧感触会非常深。其实人活着还是要开心,如果活着为了给别人看,为了虚荣,真的毫无必要。
第1集《妈妈的遥控器》
妈妈买了一个遥控器,可以让孩子永远重复过一天的生活,直到孩子做出符合妈妈心意的事情,妈妈才会继续让孩子的生活过下去。
被困在时间里的孩子知道自己被困住,但是毫无办法,只能顺从妈妈的意愿活下去。事情发展到极端情况时,孩子想死都没有可能,每次寻死都会被妈妈回拨时间阻止,一次次自杀只能徒增痛苦。
孩子的生命轨迹只能沿着妈妈的预想进行,不得有半点偏差,至于孩子是否愿意,那并不是妈妈关心的内容。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如果真的想要孩子茁壮成长,必要的放手是一定要有的,而且放手越早效果越好。
并不是紧紧把孩子攥在手心就是关爱,完全抹杀孩子成长空间反而是坑害孩子。
剧中母亲做着感动自己恶心别人的事情,还不断标榜自己多么辛苦、儿子多么不懂事。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既然生出来了,这个孩子就是一个独立行为人,每个人怎么活着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人生导师”横加干预。
更何况,本身自己过得就不称心不如意,怎么可能给孩子规划出一个称心如意的人生,自己活得像个卢瑟,哪来的勇气逼迫孩子。
第2集《猫的孩子》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分数成了所有事物的准绳时,一切东西都发生变味。
钟家人多,全家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孩子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家庭就能受人尊重,学习成绩不好的家庭就遭人白眼。
在这种畸形的环境下,孩子们过得苦不堪言。钟国衍本身就不是学习的料,偏偏生在特别看重成绩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每天都在体罚和辱骂中度过。
钟国衍糟糕的成绩成了父母不和的导火索,甚至家暴、离婚,钟国衍为了挽救家庭也在做自己的努力。
他发现一个颇为玄幻的解决方法后,便开始不断地进行虐猫行为,事情也变得诡异。
有多少恶是打着爱的幌子。家长们逼迫孩子学习,甚至采取体罚措施,极端的可以采取各种不靠谱的迷信行为,目的就是成绩单上的数字好看点。
可分数真的那么重要吗,分数高就代表是好人吗,就会对社会做出友谊贡献吗。
本集对这些怪现状进行无情批判,有过痛苦求学经历的人会更加感同身受。
有多少人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完全无视别人的努力和感受,活着是为了一张废纸还是为了自己,其实答案很简单,偏偏很多人故意选择忽视真相。
当钟国衍和母亲认清现实,并不是念书的料,他们终于放弃念书这条路,选择另一条更为合适的求生方式。
第3集《茉莉的最后一天》
你妈逼你太紧了吗。
林茉莉的妈妈口口声声说“妈妈爱你啊”,可是实际上一直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愿望的投资。
妈妈对两个女儿的期待完全放在学习成绩上,对于女儿们其他方面的成长毫不在意,甚至极度反对女儿对文学等方面的爱好。林妈妈总是标榜自己为这个家、为两个女儿付出了多少多少,如果不是生了孩子,自己早就评上教授了。
林妈妈还总说给女儿补戏的钱是自己省吃俭用留下的钱,更加增加了女儿们的负罪感。一旦女儿学习成绩出现下滑,林妈妈更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脸都丢光了”。
想来也是好笑,到底谁给谁丢脸,谁闲的没事做看你的脸,外面人谁会浪费时间看你?林妈妈把自己的不幸用冷暴力转嫁到女儿身上,导致一家四口过得都很压抑。
没有自由,我宁愿死去。
林茉莉在妈妈的重压下,精神高度紧张,常年处于崩溃边缘,又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压方式。偶尔开发出的盗窃行为也不能解决她心中苦闷,喜爱的文学小说又被妈妈明令禁止,甚至撕书进行阻止。
林茉莉的悲剧是诸多青少年悲剧的缩影,无数孩子都被家长道德绑架,似乎孩子成了大人们不幸的根源,其实成人自己过得很失败,孩子才是跟着受罪的受害者。
本剧最后林妈妈终于认清谁才是孩子女儿的真凶,但为时已晚。
第4集《孔雀》
这一集是本剧中比较温和、比较有人情味的一集。
韦德私立高中里有一只神奇的孔雀,可以和人们进行交换,满足许愿者的愿望,同时拿走许愿者的某样东西。
妈妈为了子女能够考上好大学,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不惜背负千万债务,也要送女儿上私立高中、给儿子弄一套学区房。
可结果并不像妈妈想象的那样,能够就读高升学率的私立高中,本身就是实力的体现,寒门早已难出贵子,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过程。
孔雀可以给人一个暂时的假象,让许愿者觉得可以不劳而获,可实际上这世上并没有免费的馅饼,买的没卖的精,孔雀怎么可能做亏本生意。
不过好在经过孔雀这么一折腾,妈妈终于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虚荣,而是子女的幸福。
本集的阶级隐喻几近大白话,十分直白地说出阶级固化现状。
普通人想要超越阶级那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向超越自身阶级,达到更高层次的阶级,就必须舍弃自身的一些东西。
舍弃交换的东西可能是自身暂时看起来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审美、比如健康、比如语言。
这些在孔雀称之为“一点点”的东西,普通人拥有时来看,的确是很平常的东西,拿去交换完全可以。可一旦失去才会知道,这些事物完全不是“一点点”,甚至可能是无价之宝。
最简单的拿健康来说,一种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钱刚刚够花,一种是家财万贯单疾病缠身、浑身插满管子,哪种生活质量可取不言而喻。
第5集《必须过动》
这一集构建了一个极端未来社会状况,整个国家实行的制度是以成绩分配工作,毫不掩饰地执行赤裸裸的人种论。
在这个国家里,成绩代表一切,成绩好的可以住豪宅、做高技术含量工作,成绩不好的只能住在贫民窟、从事又脏又累的工作。
整个国家实行的是母以子贵的规则,主人公杨娟因为培养出了成绩优秀的孩子,被大家奉为教育指南。杨娟又是出书又是讲座,到处宣扬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凭借着孩子的成绩,她也开开心心地住在豪宅内。
正确的事不是比人数就可以决定的,但谁手里有枪,谁说的就是正确的。人种论反对派尽管掌握真理,可是毫无办法,观众们要强忍着恶心看下去。
杨娟是一个纯粹的爱自己的自私的人,为了孩子的成绩,她可以逼迫孩子放弃爱好,甚至可以逼迫孩子说谎,销毁孩子。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杨娟打着这个旗号到处走穴,可自己内心里她只爱自己。
对儿子、对女儿都是以爱的名义销毁孩子。本集片名“必须过动”是必须过动症的意思,在这个人种论的神奇国度,只有孩子被医生判定为过动症,才能算是是胚胎的原因,不是母亲教育原因,母亲才可能再次领到胚胎怀孕。
否则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成绩差,低于20分被销毁,母亲就被因为教育督导不力,不能再次领到胚胎怀孕了。杨娟就是利用这个规则,一次次拿不听话和成绩不好的子女开刀,完全没有将孩子当做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而是当做自己收货名利的工具。
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快乐生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