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白心篇

白心,即使内心纯洁。指扫除欲念,抱虚守静,修养内心。然而,本篇谈论的远远超出纯洁内心的内容,它阐述了以虚静为本,符合常规、顺应万物规律的处世方法,并且非常细致地描述了所谓“道”的形态、运行和涵义,阅读起来有磅礴之感。

建常立有,以靖为宗,以时为宝,以政为仪,和则能久。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上之随天,其次随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故其言也不废,其事也不随。

建立自己的“道”,应当以静为本,以合时宜为贵,以中正为准则。不符合自身原则与道义的事情,即使有利可图也不去做。顺应天道,合乎人心,言论就有人听从,事业就不会失败。

原始计实,本其所生。知其象则索其形,缘其理则知其情,索其端则知其名。故苞物众者,莫大于天地;化物多者,莫多于日月;民之所急,莫急于水火。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圣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是故万物均、百姓平矣。是以圣人之治也,静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正名自治之,奇身名废。名正法备,则圣人无事。不可常居也,不可废舍也。随变断事也,知时以为度。大者宽,小者局,物有所余有所不足。

这一段中最核心的是加粗的这句话:天不会因为任何事物改变他的节令,圣人也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他的法度,天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行,万物因而都获得它的好处;圣人也按照他的法度行事,百姓也因而得到他的好处。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不因外物而随意改变、随波逐流,其实本质上就是自律,做到能够在各种事情、各种习惯、与各种人相处之间游刃有余。

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尽行之而天下服,殊无取焉则民反,其身不免于贼。左者,出者也;右者,入者也。出者而不伤人,入者自伤也。不日不月,而事以从;不卜不筮,而谨知吉凶。是谓宽乎形,徒居而致名。出善之言,为善之事,事成而顾反无名。能者无名,从事无事。审量出入,而观物所载。

这里有句话值得注意,讲有才能的人不求出名,真干事的人显得无事。

孰能法无法乎?始无始乎?终无终乎?弱无弱乎?故曰:美哉岪岪。故曰不中有中,孰能得夫中之衷乎?故曰功成者隳,名成者亏。故曰,孰能弃名与功而还与众人同?孰能弃功与名而还反无成?无成有贵其成也,有成贵其无成也。日极则仄,月满则亏。极之徒仄,满之徒亏,巨之徒灭。孰能亡己乎?效夫天地之纪。

这一段整体上体现的是“物极必反”的思想,在之前的章节中也有提及。而最近也深有感受,某一天感觉自己状态很好,就有些放松懈怠,很长时间都花在手机上,导致作息混乱,心神不宁。所以一定要保持自律,锻炼、学习、弹琴,不是不能摆,但一定要谨慎对待这种心态,时刻保持上进。

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其重如石,其轻如羽。民之所以,知者寡。故曰,何道之近而莫之与能服也,弃近而就远何以费力也?故曰: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周视六合,以考内身。以此知象,乃知行情。既知行情,乃知养生。左右前后,周而复所。执仪服象,敬迎来者。今夫来者,必道其道,无迁无衍,命乃长久。和以反中,形性相葆,一以无贰,是谓知道。将欲服之,必一其端,而固其所守。责其往来,莫知其时,索之于天,与之为期。不失其期,乃能得之。故曰:吾语若大明之极,大明之明,非爱人不予也。同则相从,反则相距也。吾察反相距,吾以故知古从之同也。

这一段主要在讲如何修“道”。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了解其规律,从而掌握行为规范,进而得以保持健康和心理平衡。同时,要保持心态平和,以和谐为中心,避免走极端。同时,强调了修炼道的坚定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并且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以及与人交往的方式,把握好时机和自己的节奏,不能有所偏差和失误,真正理解和掌握道的人,必须具备爱人的心态,同时必须注重自身修养,保持一种平衡和协调的状态,才能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相处融洽,取得和谐共生的效果。

与道有关的论述都会提到静,只有真正从内心出发,以真实的样子与人相处,以自己的原则来与人谋事,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做到与环境和谐共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