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草根心中都有一个“星仔”
“星爷”的新作品《美人鱼》票房突破32亿大关,成为最卖座电影,再一次成为当之无槐的热门,大家都在谈星爷,虽然我并非星迷,但我心中也有一个“星仔”,我心中的“星仔”,与我有关的“星仔”。
其实我看星仔电影比较迟,也许说了大家也不信,虽然星仔电影都是喜剧,记得以前看完电影,笑完后,总不自觉地感觉到真实星仔的孤独与内向,或许瞎想,又或许因为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在他眼神中不小心感觉到了什么?直到后来,有了网络,也看过星仔的一些采访及一些电影以外生活中的星仔,才发现那感觉有点对,他是一个内向的人,并且是一个把内向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人之一。
记者采访“星仔"时的体会
我们会发现从好多接触或采访过星仔的主持人或记者,大多都不约而同感觉,与他对话并不轻松,都或多或少表达过同一个印象:难聊。
“在 电影中天马行空荒诞不经的喜剧之王,私下羞涩,话少,甚至有些枯燥,采访他,就像身处一场短兵相接的拉锯战,他小心,审慎,又随时会陷入冷场。每抛出一个 问题,他基本上都要思考片刻,再挤出一个“是”、“对”,继而再补充几句很简短的信息,但他又有那种也想多说几句的努力,看到你的疑惑未解,他会显得有点 尴尬。而很多时候,他还会蹙着眉头绷起嘴反问,“是吗?”“你觉得呢?”“你说呢?”……他会很诚恳地问询采访者的意见,但并非故意刁难,而是一种本能的 防御和好奇,他似乎在找寻某种余地、某种双方都能成功上岸的途径,因为他也想知道答案。”这是一个记者对采访星仔的感想。一个内向的星仔,只有在安静时或专注工作时,才能无拘无束的表达,更善于倾听与观察,并安静思考后,给出他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能从他的电影里体会到这层讯息。
我理解的星仔独特“频率”
不善于社交,不善于表达,功成名就后依然不善于世俗的社交,不善于按世俗的话语去表达,却有着独特的思维逻辑,习惯在自己的频率思考,在看他的个人访谈中,瞬间你会感觉他还是小孩子一样的回答,咋听之下会令人跳脱、着急或尴尬,不像其他名人那样,让你听起来顺畅而有技巧,还不时幽默风趣,可周星驰似乎把幽默全部用在了他的电影,他并不是世俗眼中善于表达的人。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反观或反思一下,我们之所以很容易接受其他明星的表述,是因为他们善于大众表达或有讨好大众的技巧,对于他们很自然且容易接受与学习这个技巧,久而久之也可能因此而迷失自我本色,而我们做为观众,在这样的环境及语境与文化中成长的大众,自然习惯性的,下意识的识别与感受,当我们重新去体会周星驰访谈中的能感觉到,他是多么天然的在他的频道中,认真的听与说,他能看透一些外面世界世俗中的人性的善恶、弱点与希望,可他自己却学不来,无论在默默无闻时,还是在功成名就时,我想这正是他的与众不同,及能表演和导演不一样喜剧的原因之一。
感受星仔独到的洞察力
表演时能恰当好处,在浮夸与真性情间抓到平衡点;在导演时,能营造出,看似幼稚的表达中让有人傻笑、有人思笑,有放松、有思考,各取所需。
抽取两小场景,如西游降魔篇中的唐僧与儿歌三百首,真正的儿歌其实是最单纯表达爱的歌曲,长大后有几个做到儿时唱的那些,都被现实不断撕扯的支离破碎;以及 美人鱼中房地产商们的利益算计、勾心斗角及受贿无形的对话,无厘头式的现实场景,内心暗语的重现,很多地方都观察的透彻,而又处理的恰当好处,不至于被审 查不通过。
我是一个草根,叫“星仔”
电影里与现实形成怎样的反差与错觉。
也许这就是周星驰的魅力,一个内向的“星仔”,如何在看似外向主导的世界里成为“星爷”,我想保持独特自我,发挥出内向的优秀特质是原因之一。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不要轻易的强迫自己去演一个世俗眼中看上去“吃香”的你,只会是表面的,哪怕你是影帝,更不要为他人(或自己)给自己贴上诸多内向的负面标 签,而影响我们的人生,要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及对待世俗眼中的内向,了解自己、充实自己、改善自己,跟随内心得步伐,千万别丢失自我,发挥出你内向特质, 做一个自信而愉快的自己,也许我们永远成不了“星爷”,但一定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星仔”。
而我更喜欢“星仔”,就如他自己说的“我怎么脱离,我还是一个草根,因为我就是一个平民,就是这样一个人”,并更喜欢大家称呼他为“星仔”。
永远的童心童趣不长大的“星仔”,执着于喜欢的事,为了做好一件喜欢的事,认真到,让人感觉显的不尽人情,却都是合情合理,不是不想说,是频率与常人不一样,何必强制调频,放在电影里述说更自如,很好的体现了沉默是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