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起他们家5岁的小孩,说他有一段时间经常对他们两个人说,臭爸爸,你为什么不给我买好吃的?臭妈妈,快出来看看我画的画好看不好看。他们的孩子那段时间经常对他们说这样的话,搞得他们有些莫名其妙的。在家里的时候也就算了,可当着外人面的时候,他也这么说,弄得他们特别的尴尬,大写的“囧”。
很多父母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几岁的小孩有段时间会经常诅咒别人,会说些脏话,让人难以置信,在反省自己家教问题的时候,也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深恶厌绝,有的父母甚至会不自觉地把孩子暴打一顿来解气。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是因为孩子正处于语言的敏感期,而很多家长却对此一无所知。那什么是敏感期呢?所谓的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正如许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不管抓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一样,这是孩子处于感官敏感期的表现。当父母们试图去制止孩子的这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的时候,也恰恰是破坏了孩子在敏感期的成长。孩子如果在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就会为日后的成长带来一些难以想象的影响。就像印度的“狼孩儿”一样,在跟狼群一起生活了四年时间之后,错过了最为重要的语言敏感期,尽管后期有很多专家学者试图帮助他们,想要让他们像人类一样开口说话,但却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这里重点说一下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在孩子0-6岁期间,语言敏感期会一直存在。当他们开始关注我们或其他人说话的口型,并尝试着自己发出声音时,就意味着他进入了语言敏感期。在语言敏感期会出现五种现象:
1.鹦鹉学舌;
2.诅咒、脏话;
3.自言自语;
4.说悄悄话;
5.暂时口吃。
尤其是口吃现象,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天生就是这样,其实不然,更多的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跟不上自己的思维能力;二是由于父母平时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造成的。只要父母能够意识到这种口吃现象是后天造成的,能够对孩子给予理解和适当的引导,这种口吃现象持续的时间并不会持续太久。
要想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培养能说会道的孩子,家长要多与孩子对话,多读书,读好书。尤其要跟孩子用“儿语”对话,所谓“儿语”就是一些短小而简单的句子,说话或读书的时候尽量用较高的音调、丰富活泼的表情、形象夸张的语气展现出来。当我们注意到了孩子的敏感期,我们就能够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也就能够做到释然和淡然。所以对于孩子说脏话的问题,咱们要尽量淡化和冷处理,大人就不要跟小孩子一般计较了,等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会“回归”了。
���=&���H�����5�